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首页 -  科技支撑 -  主推成果 -  在京研究所 -  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前身是1953年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组建的农业气象研究组,是中国最早的农业气象科研机构。195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时成立农业气象研究室,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最早的直属研究机构之一。198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室成立。1990年经国家科委批准,分别更名为农业气象研究所和生物防治研究所,2002年经科技部、财政部、中央编办批准,两个研究所合并组建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简称环发所)。

  建所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关怀下,在农业农村部等国家有关部委、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领导和支持下,环发所勇担国家队职责使命,以农业气象学为基础,不断交叉融合、继承创新,形成了以农业气象学、农业水资源与水环境学、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学、农业材料工程学、农业生态学等为主体的农业环境学科研究领域,组建了气候变化与减排固碳、智慧气象与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农业气象灾害防控、生物节水与旱作农业、节水新材料与农膜污染防控、农业清洁流域、退化及污染农田修复、设施植物环境工程、畜牧环境科学 与工程、多功能纳米材料及农业应用、种植废弃物清洁转化与高值利用等11个科技创新团队,在应用基础研究、区域重大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应用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独具特色的重大成果,培养造就了一批农业环境科技领军人才,为我国三农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碳排放核算方法与技术模式
      茶叶生产全生命周期(包括种植、 加工、包装、存储、运输、销售等环节)碳排放核算方法,提出了茶叶生产碳排放核算指导技术方针。随着FAO前瞻性探索“中国碳中和茶”松阳试验基地项目的深入开展,将持续助力松阳县乡村振兴与茶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农产品品质品牌价值的整体提升,为全球茶产业甚至其他同类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该方法针对广东梅州市大埔县、浙江丽水市龙泉县、松阳县等不同特...
    许吟隆
  • 温室太阳能主动截获及轻简化关键技术
      日光温室是我国独有的节能、低成本温室结构型式,为保障冬季蔬菜供给、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日光温室的显著特征是利用墙体进行热能的自然蓄积与释放,但这种被动式蓄放热方法存在蓄热能力不足且无法调控、低温冷 害频发、产量品质难以保障以及墙体盲目增厚等突出问题。
    张义
  • 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种养加生”一体化防治技术
      从流域尺度构建“种-养-加-生”产业链技术体系,来实现流域尺度上污染物质的协同控制与循环利用。在养殖、种植、生活污染控制中,分别从源头、过程到末端构建技术循环的技术体系;同时,将三者的有效结合、耦合匹配,实现区域农业面源废弃物的高效资源化和系统循环。
    张晴雯
  • 农膜专用散光剂、转光剂制备技术
      项目组近年来围绕光质调控型功能棚膜中散光棚膜透光率低、光波长转换寿命短两大关键性问题,开展了农业环境与棚膜功能、棚膜功能期保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明确不同气候环境对光质调控棚膜物理性质变化影响的基本规律;完成了高折射率、高透光率散光剂和高转换效率、长使用寿命转光剂等产品的开发,新制备助剂实现了棚膜的光质调控效率和光质调控周期的有效延长,提升了设施农业中太阳能利用效率,多数作物品质提升明显,增产1...
    刘家磊
  • 地膜残留污染综合防控技术与产品
      成果提出了面向大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设施类作物的相应应用技术模式6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高阻隔性生物降解地膜、地膜覆盖技术适宜性评价app显著优于国外同类型产品,填补国内同类产品的空白;研发的生物降解地膜有机种植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术被列为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技术之一,能够实现地膜应用“零污染”。技术成果适用于设施作物和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包括有机种植作物、烟草、中...
    何文清
  • 资源集约利用型植物工厂
      植物工厂是一种环境高度可控、产能倍增的高效生产方式,不受自然资源的限制,可在戈壁、沙漠、城市建筑及外太空进行洁净无污染食物的生产,对保障菜篮子供给、拓展耕地空间以及特殊场所战略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成果获授权专利70余件,发表论文100余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推广特等奖1项,中国农科院杰出科技创新奖1项等。2016年作为农业重大科技成果代表,参加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被赞誉...
    李琨
  • 畜禽粪便就近低成本处理利用成套技术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连接种植与养殖,关乎人、畜、环境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经过“十三五”政策支持发展,截止2019年我国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畜禽就近堆肥处理与还田利用是解决畜禽养殖污染和提升土壤耕地质量最有效的方式,但是传统的堆肥处理中由于发酵温度高,导致氨气排放量大,在造成堆肥肥效下降的同时,氨气等有害气体向环境排放也影响周边环境,畜禽场80%以上的环保投诉都是由于臭气影响周...
    朱志平
  • 畜禽养殖场除臭控氨技术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由于养殖密度大,粪污产生量大,导致在畜舍和粪污贮存和处理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臭气,畜禽场80%以上的环保投诉都是由于臭气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而引起;此外,臭气中的主要成分氨气排放也是粪肥养分资源主要的损失途径,30%-40%的养分通过畜舍和粪便管理过程中排向大气,排放的氨气也是造成大气雾霾中二次颗粒物形成的主要成分之一。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发〔2018〕22号...
    朱志平
  • 秸秆能源化高效利用关键技术
      秸秆能源化利用能够替代生产生活使用的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   秸秆成型燃料清洁燃烧。研发成型燃料高效燃烧技术,高效清洁生物质锅炉设备及工艺,实现烟气达标排放。   秸秆高效低氮捆烧。发明三室分级高效低氮捆烧技术、一体化烟气净化技术,研制出连续式和序批式秸秆捆烧供暖锅炉。   秸秆热解炭气联产。研发秸秆连续热解、热解油燃烧回用等关键技术及装备,燃气用于炊事、供...
    姚宗路
  • 旱作农业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
      首次探明了旱作区农田降水转化定量关系和作物耗水结构特征,揭示了土壤储水供水特性、作物水分适应性、水碳氮关系等对提高降水利用的作用机理,创建了以降水生产潜力开发为重点的旱作农业决策支持系统。重点突破了旱作农业“集、蓄、保、提”共性关键技术,创造性地研制出春玉米秋覆膜和秸秆还田秋施肥、冬小麦培肥聚墒丰产等“秋(夏)储冬保春用”核心技术,以及春玉米机械化集雨保墒和冬小麦高留茬少耕全 程覆盖等高效轻简...
    王庆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