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0日,中国作物学会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基因资源与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成功举办“作物科学@你:学习·观察·探索”主题科普开放日活动,吸引了来自北京市多个社区的居民、青少年和农业科技爱好者共计100余人,为社会公众打造了一场生动的作物科学体验之旅。

活动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鲁玉清研究员和李超男副研究员,分别带领大家参观了基地内正在生长的玉米、大豆、水稻、荞麦、棉花、甘薯、花生、芝麻、蓖麻、向日葵、甘蔗等20多种作物,深入解读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物科技力量。其中,包括累计推广面积超亿亩的明星品种“中黄13”大豆,曾搭乘航天飞船开展空间实验的“小薇”水稻,以及酿制茅台酒专用的“红樱子”高粱和药食同源的苦荞等。专家们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大家认识到了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价值;深入了解了农业科技如何从实验室研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全面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活动同时设置了趣味问答环节,大家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中国作物学会作为我国作物科技创新的重要社会力量,积极践行科普工作使命,针对不同群体特点持续开展差异化科普活动,年均举办线下线上科普活动100多场次,活动惠及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共计数百万人次。本次开放日活动是中国作物学会在首个全国科普月系列科普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搭建科学家与公众交流的桥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自2018对外开放以来,有效促进了作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提升了公众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科技创新的认知。未来,学会将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创新科普形式,扩大科普覆盖面,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农业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