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科技日报]所创制具有改善记忆功能的磷脂绿色合成新方法

发布时间:2025-07-13 |来源: 科技日报|作者:吴纯新
字体 小 中 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联合天津科技大学,在磷脂酰丝氨酸的酶法合成领域取得突破,对推动功能食品和药物领域高附加值磷脂产品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食品化学》上。

据文章通讯作者,来自农业农村部油料加工重点实验室的张羽飞和郑明明介绍,磷脂酰丝氨酸是细胞膜的关键活性成分,也是大脑所需的营养物质,对改善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症状、修复大脑损伤、提升记忆力和大脑认知功能、改善情绪状态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营养补充剂、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的核心成分,市场需求持续攀升。

目前,磷脂酰丝氨酸制备主要有直接提取和酶法合成两种方法,直接提取原料来源单一、依赖溶剂、分离繁琐、生物风险高,酶法合成原料来自天然磷脂、反应条件温和、绿色可控,但反应体系中的游离酶稳定性差、易失活,制约了其产业发展。

为此,该团队创制出活性高、专一性强的固定化磷脂酶,并基于此构建了皮克林界面生物催化体系,该体系在20分钟内即可实现93.8%的转化率,每升反应体系中磷脂酰丝氨酸含量达40克,催化效率为目前报道的最高水平,为功能磷脂的高效生物合成提供一种绿色、可持续的新方法。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央广中国之声]《新闻纵横》“五常大米”“西湖龙井”屡见不鲜 农产品保护面临哪些难点?
    2025-07-14
  • [央广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阳山水蜜桃”真假难辨  农产品“蹭名牌”现象为何屡禁不止
    2025-07-14
  • [光明日报]桃多组学数据库发布,全流程覆盖基因挖掘到分子设计
    2025-07-14
  • 总书记山西行丨记者手记:挺起民族脊梁,蹚出发展新路
    2025-07-14
  •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城市工作纪实
    2025-07-13
  • 习近平向苏里南当选总统西蒙斯致贺电
    2025-07-13
  • [经济日报]新茶饮新表达
    2025-07-12
  • 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举行线上会谈
    2025-07-11
  • 台湾青年学生访问团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参访交流
    2025-07-11
  • 从病原体到肠道共生伙伴的新认知
    2025-07-11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