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光明网]国际杂草科学联合大会首次“三会合一”,42国专家共探草害防控

发布时间:2025-10-20 |来源: 光明网|作者:宋雅娟
字体 小 中 大

10月19日至24日,国际杂草科学领域迎来历史性时刻——第9届国际杂草科学大会、第29届亚太地区杂草科学大会与第17届中国杂草科学大会首次联合,在江苏南京召开。这是国际杂草科学会议史上首次“三源交汇”,吸引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共商全球草害防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5674802819542304047.jpg

大会现场

本次大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南京农业大学联合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柏连阳、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处长任彬元、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朱艳、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秘书长郑传临等出席开幕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张杰代表承办方发表演讲时提出“三源合流,共创世界杂草科学新未来”,强调多国协作应对杂草威胁的重要性。

杂草是全球性威胁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常发性有害生物。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每年造成10%-15%的农业产量损失。2024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约1.19亿公顷,农田杂草发生面积高达1亿公顷,占比超过85%,年均造成的经济损失超千亿元。当前,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转型背景下,难治杂草危害加重、群落演替加速、除草剂抗性蔓延与药害事故频发等问题日益突出,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创新草害防控技术,对保障全球粮食与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8716149289817455808.jpg

大会现场专家交流

大会以“新技术引领杂草科学发展”为主题,设置特约报告、分会场报告、研究生专场、圆桌对话等多元议程,重点围绕杂草生物学、生态学、分子机制、智能识别、抗性治理与绿色防控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展开交流。

会议期间,专家学者不仅分享各国草害防控成功经验,还实地观摩杂草防控最新研究与应用成果,并针对“气候变化下草害灾变规律”“防控技术集成”等关键问题开展专题讨论,提出多项针对性对策建议。此次大会既系统展示了中国杂草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应对全球杂草挑战贡献中国智慧,也搭建起高水平国际合作桥梁,为构建高效、可持续的杂草治理体系注入新动能。

“这是国际和亚太杂草大会再度齐聚中国,标志着我国杂草科研水平迈上新台阶。”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亚太地区杂草学会主席李香菊介绍,中国曾于2001年、2012年分别在北京、杭州承办亚太与国际杂草科学大会,此次“三会合一”的承办,进一步彰显中国在国际杂草科学领域的影响力。

柏连阳院士在大会上发出倡议,呼吁全球杂草科研工作者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合作网络、激发创新动能,共同推动世界杂草科学事业发展,为实现“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的愿景持续努力。

据悉,接下来,大会还将持续围绕杂草科学前沿议题开展深入研讨,为全球草害防控技术创新与应用搭建长期交流平台。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新华社]千里沃野丰收忙——内蒙古玉米主产区通辽秋收见闻
    2025-10-20
  • 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写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之际
    2025-10-20
  • “烘干神器”开进田间 雨天抢粮不用愁了
    2025-10-20
  • 用基因“闸门”控制玉米叶酸转化
    2025-10-20
  • 新型抗氧化包装材料助力生鲜肉保鲜
    2025-10-20
  • [科技日报]智慧施肥技术助力建三江水稻单产提升
    2025-10-20
  • [光明日报]智慧施肥技术助力建三江水稻单产提升
    2025-10-20
  • [新华社]我国在水稻科技多个领域取得长足进展
    2025-10-19
  • [央视网]第一届水稻科技大会在浙江杭州召开
    2025-10-19
  • [CCTV-17]《中国三农报道》聚力耕耘“十四五” 内蒙古通辽 全国粮食主产区首次实现200万亩规模“吨粮田”
    2025-10-19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