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粮食作物害虫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系统揭示了常用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对草地贪夜蛾生殖与迁飞行为的影响及其关键调控机制,为草地贪夜蛾的科学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普通昆虫学(Entomologia Generalis)》上。

草地贪夜蛾食量大、迁飞能力强,是危害全球粮食安全的重大害虫,在广泛使用氯虫苯甲酰胺进行防控的同时,其潜在的亚致死效应引发高度关注。明确亚致死浓度氯虫苯甲酰胺是否会触发草地贪夜蛾生殖与迁飞行为的适应性调整,并揭示其内在机制,是当前面临的关键难点与重点。
该研究系统评估了亚致死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对草地贪夜蛾发育、繁殖及飞行能力的影响,进而从分子层面阐明其调控机制。研究发现,草地贪夜蛾通过灵活调整迁飞-生殖权衡来应对不同浓度氯虫苯甲酰胺的胁迫压力,揭示了由卵黄原蛋白和脂动激素基因介导的适应性分子机制,为优化田间农药使用、控制害虫再猖獗提供了新思路。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通讯员 郭建英)
原文链接:
https://www.schweizerbart.de/papers/entomologia/detail/45/106362/Effects_of_chlorantraniliprole_on_reproductive_and?af=crossre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