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研活动
分享到

热浪与干旱胁迫对粘虫生殖产生复合影响

发布时间:2025-10-30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者:张蕾
字体 小 中 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粮食作物害虫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系统揭示了热浪和干旱发生时机及复合胁迫对重大农业害虫东方粘虫生殖能力和后代适应性的影响及其机制,为预测气候变化下害虫种群动态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普通昆虫学(Entomologia Generalis)》上。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热浪和干旱频发且强度递增,显著抑制昆虫的生殖能力与后代适应性,但昆虫的内在响应机制尚不明确,尤其是热浪发生时机以及干旱与热浪的复合效应及其机制,仍是当前的研究难点。

该研究系统解析了短时间尺度内热浪的发生时机(粘虫交配前、交配期间及交配后)以及热浪与干旱的复合胁迫对东方粘虫生殖与后代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配期热浪对粘虫生殖和后代生存能力损害最显著,干旱复合胁迫加剧抑制粘虫生殖并提升体内能源物质含量,揭示能源物质含量的提升是粘虫抵御热浪与干旱复合胁迫的主要生理缓冲机制,为预测极端气候变化下的害虫种群动态提供了新依据。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通讯员 郭建英)

原文链接:

https://www.schweizerbart.de//papers/entomologia/detail/prepub/106760/The_timing_of_heatwave_and_drought_impact_on_reproductive_success_and_offspring_fitness_in_oriental_armyworm_Mythimna_separata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脉冲电场为马铃薯风味升级提供新路径
    2025-10-30
  • 草地贪夜蛾应对农药胁迫的生存权衡
    2025-10-30
  • 新材料实现高蛋白食物新鲜度可视化监测
    2025-10-30
  • 猫星人“隐形过敏原” 现形
    2025-10-30
  • 利用鱼类行为学实现拟柱胞藻毒素健康风险的提前预测
    2025-10-30
  • 钙改性生物炭除磷后可用于高效处理重金属废水
    2025-10-30
  • 破解旱地农田土壤碳汇演变规律
    2025-10-30
  • [光明网]《中国果树种质资源多样性》丛书发布,为种业振兴筑牢资源根基
    2025-10-30
  • [工人日报]番茄潜叶蛾在我国快速蔓延的驱动机制获解析
    2025-10-30
  • 国际传粉昆虫生物学与授粉大会在南通召开
    2025-10-30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