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首个科普月来临之际,为普及青少年农业入侵物种知识,提升社会公众生态保护意识,9 月 12 日下午,植保所联合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面向廊坊市第二十一小学的学生,组织专家在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廊坊中试基地,开展了“重大农业入侵物种科普宣传会”。来自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廊坊市科学技术协会、植保所等单位的10余名专家,廊坊市第二十一小学的 40 余名老师和学生参与了活动。活动由植保所农业入侵生物预防与监控创新团队主任刘万学研究员主持。
活动伊始,植保所纪委书记刘水长同志致欢迎辞。他指出,农业外来入侵物种不仅威胁农业生产安全,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入侵物种都是外来生物,往往不容易识别和发现。他希望,借助此次科普进校园活动,让小学生们走进科研基地,学习农业重要外来入侵物种知识,提升他们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在室内讲座环节,来自植保所的三位青年专家为小学生们带来了生动有趣的知识分享。张毅波研究员以“外来入侵物种与生物安全”为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的图片,向孩子们讲解了什么是外来入侵物种、它们如何进入我国、会带来哪些危害,让孩子们对“生物安全”有了初步认识。赵梦欣副研究员聚焦“外来入侵植物识别与防控”,通过展示常见外来入侵植物的特征,教孩子们如何辨别身边可能存在的入侵植物。杨秀玲研究员的讲座“揭秘一类番茄‘特工’的真面目”,讲述了威胁番茄生长的入侵病害及其防治知识。室内讲座结束后,在专家和老师的带领下,小学生们有序参观了廊坊基地的试验田。
此次活动采用专家讲座、现场答疑、实地参观等灵活的教学方式,将专业的农业入侵生物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不仅让小学生们学到了实用的生态保护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农业科学探索的兴趣。同时,活动也搭建了科研单位与学校之间的科普交流桥梁,充分发挥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讯员 沈文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