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在9月19至23日,举办2024年全国科普日系列主题活动,旨在搭建集科研、教育、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激发青少年对农业科技的兴趣,传承探索精神,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传递农业丰收背后的节水科技力量。19日,60余名中学生参加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基地举办的主题为“身临‘器’境探奥秘 科创筑梦向未来”活动。活动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所研究员、国家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刘战东为大家作讲座。他从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讲起,通过影像展示、科学实验等形式,介绍现代农业高效灌溉节水技术科研成就。“地中渗透仪是农业科研的大型试验装置,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刘战东说,“它可以观测土壤中水盐的运移规律,时刻监测作物生存的环境,为区域农业绿色高效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科研人员带领学生走到了大型地下科研设施区,“这就是地中渗透仪群组,因其最多可观测地下5米的土壤情况,被称之为农业科研的‘地眼’”。跟随科研人员走入地下,这一“庞然大物”才正式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这里有水势自动监测系统,地下水位控制系统,数据采集器和控制器,GPRS无线数据远程传输系统等。”“它每天可记录数据12000条,每年记录数据超过400万条。可实现土壤水热盐自动远程监测。”科研人员先后介绍相关知识,学生们听得入神,不由赞叹。


23日,“小水滴的奇幻之旅”主题活动在灌溉所所区举办,二十余位中学生到所参观中国农业科学院水资源安全高效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灌溉所公共实验室等,亲身体验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叶片水势。“我们常说‘水往低处走’,但在植株体内,水分却能逆流而上,从土壤流向植物再流向大气,这背后的力量就是植物的水势。”跟随科研人员的指引,学生们认真学习小液流法测量方法,根据步骤做起实验,计算所测植株水势,沉浸式“走进”植物水分的微观世界。“测定叶片水势对于农业水资源管理、作物抗逆性增强、生态平衡促进、植物生长检测、灌溉管理、作物抗旱性研究以及植物生理学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互动环节,学生们争相提问,科研人员耐心解答。通过与科研人员的交流,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升,对农业科技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也被进一步激发。“我以前从来不知道,做科研像探险一样充满了乐趣。”学生兴奋地说。

系列活动中,受邀学生还参观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精神展馆,聆听老一辈农业科学家们的感人故事,亲身体验农业劳作,感悟丰收的不易。自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来,灌溉所已成功举办百余次科普活动,为农业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提供了重要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