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站概况
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盐碱土改良实验站2022年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实验站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我国农业研究领域最早建立的野外工作台站之一。实验站隶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由德州科研办公区、陵城和禹城试验基地三部分组成,拥有国有土地302亩。建站以来,以建立科学施肥制度,实现高产-优质-培肥-环保-健康协调发展为目标,形成了土壤培肥与改良、绿色高效肥料创制与产业化、作物绿色高产技术三个特色学科,建立有机无机结合、秸秆还田、优化栽培、绿色高产创建等长期定位试验12个,其中,持续运行10年以上的有9个,时间最长的已持续运行37年,建成了世界上处理设计最完整、持续时间最长的有机/无机配合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群。
德州实验站以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契机,以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为宗旨,开展科普工作。
1、科普平台
实验站平台:实验站大量的历史资料、系列长期试验、大型养分渗漏池、土壤/植株样品库、示范展示田等平台为开展科普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与地方联合建立平台:在临邑县中兴家庭农场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在德城区德农种子有限公司建立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开展科普活动。
2、科普目标 传播农业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培养懂农业、爱农业的年轻一代新型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为我国和黄淮海区域粮食安全、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3、科普内容 以盐碱地改良、土壤培肥、新型肥料、绿色增产等科普版块。
4、科普对象 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合作社、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大中小学生等广大受众群体。
5、科普队伍 实验站成立以科研专家、技术人员等为核心的专业科普队伍,并聘请教学科研单位专家、地方农科院技术员、种植能手等多方力量成立外围科普队伍。
6、科普形式 通过现场观摩、田间指导、线上培训、网络直播、宣传片、科普小视频、科普小文章等形式传播科学知识。创作《小麦管理歌》助春耕:新冠疫情期间,创作了《小麦管理歌》,并录制快板、朗诵等视频音频,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技术,在《光明日报》客户端发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微信平台等广泛传播。
德州实验站每年科普培训人数21万余人,从土壤培肥与改良、新型肥料与科学施肥、作物绿色增产技术等多方面向社会展示最新的科研成果,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使科学生产观念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