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进事迹

83岁茶专家的26年下乡路

发布时间:2023-06-14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他是一位83岁的“年轻小伙”,与茶叶打了一辈子交道;他坚持下乡开展科技帮扶26年,一心帮助偏远山村发展茶产业;作为一位“泥腿子”专家,他见证了片片茶叶铺就的脱贫致富路,他就是浙江省功勋科技特派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白堃元,农民们亲切的称他为“白老师”。

图片1.png

白堃元对比帮扶地区送来的新茶


矢志报国 天命之年担重任

1940年,白堃元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职工家庭,从小做事认真,学业优秀。1963年,他从浙江农业大学(现浙江大学)茶业系毕业进入茶叶研究所工作,先后从事科研、情报和管理等工作,对于朴实的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1984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6年,根据中央东西扶贫协作的部署,浙江省与四川省确定对口帮扶关系。次年,时任茶叶所副所长的白堃元作为专家组成员前往四川省广元市考察。广元古称“葭萌”,意思是“茶叶”,但悠久的历史并不能带来优质的茶叶,由于技术落后,茶叶品质差,当地人宁愿喝白开水也不愿喝本地茶叶,不少茶农认为种茶没前途,纷纷外出打工,全市的茶园萎缩到不足4万亩。

广元茶叶的“烂摊子”,白堃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走遍广元的各个区县,仔细分析地理、气候等条件后发现,青川和旺苍两县山高雾多,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种植,问题的关键在于茶农们小农模式下的种茶制茶方式。“茶园的杂草长得比茶树还高,炒茶用的是炒菜的锅!”

彼时的广元经济落后,许多农民穿着洗得发白的破夹克和解放鞋,住着低矮潮湿、四面透风的土坯房。“山区条件艰苦,你都快退休了,何苦受这份罪?”面对同事的好言相劝,白堃元没有任何犹豫,“东西扶贫协作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广元空有好山好水却没有种茶技术,这是我作为共产党员发挥特长、报效祖国的大好机遇!”下定决心后,白堃元迅速推动相关工作,浙江省当年就与广元签订《对口帮扶、恢复发展广元地区茶叶产业协议》。

万事开头难!为了迅速改变粗放的生产方式,白堃元决定开办培训班,和当地工作人员一起大量印制教材和现代化茶园建设的图文资料。“原来,炒茶还可以靠机器!”先进的生产工艺让茶农们啧啧称奇,白堃元的培训班座无虚席。

此后,巴山蜀水成为白堃元的第二个家,他每年都要花大半年时间在茶园间奔波,把种茶、采茶、加工、包装等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倾囊相授。“不要急着挣钱,要先掌握技术,种出高品质茶叶。”茶苗从栽种到收获需要4年时间,白堃元常苦口婆心地劝导心急的茶农,“茶叶品质好了才能卖高价,这几年是培养品质的关键。”在他的推动下,广元大力推广茶叶机采、机剪和机耕等标准化流程,茶叶品质不断提高,茶农们也终于迎来收获。“以前扛着口袋到处卖茶,每斤8元却无人问津,现在还没采摘,收购的人已经上门,每斤卖到200多元。”旺苍县木门镇茶农谭波感慨地说。

川北气候多变,山路崎岖,在一次赶赴向阳茶场的途中,恰逢大雨路面湿滑,司机不敢继续前进。但白堃元听说茶农已在山上等待多时,于是执意徒步上山,茶场特意调来推土机牵引车子上山,车子刚刚翻过山头,绳索突然崩断,白堃元幸运的躲过一劫。

1999年,白堃元退休了,尽管身体不好,但他申请继续帮扶广元,“党员干事不分老中青,让我回山区把茶树种好!”就这样,他成为只拿退休工资的“编外指导”。2005年,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浙江省全面铺开,65岁的白堃元成为全省年龄最大的科技特派员,负责帮扶省内缙云等地发展茶产业,他肩上的担子加重了,下乡的脚步却越走越坚实。

图片2.png

白堃元指导农民培育茶苗


患难与共 誓把青山变金山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距离震中仅300多公里的广元到处是断壁残垣,伤亡人数仅次于汶川,刚发展起来的茶产业再度陷入困境。白堃元慎重考虑后,很快动身支援灾后重建,茶产业也成为广元震后复兴的第一个产业。根据茶园受损情况,他迅速办起培训班,“我讲课有一些江浙口音,怕农民听不懂,就编写了培训手册。”每次培训后,白堃元都会根据授课情况更新培训手册,他的家里至今还保留着厚厚的一摞培训手册。

为了方便茶农听课,白堃元把课堂搬到山顶,黑板、课桌、板凳靠东拼西凑,睡觉则是十几个人打通铺,有时晚上刚合眼,老鼠就从脸上迅速掠过。“一开始还担心茶农们不肯来,没想到第一期就来了100多人,整堂课没有一位离场。”尽管当时余震不断,但茶农们热情高涨,白堃元也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广元复兴的希望。

患难与共的经历,让白堃元和广元百姓结下深厚的情谊。“农民自己家里没什么好吃的,但都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我。只有帮助他们种出好茶叶,农民日子好过一点,我才心安。”通过白堃元的不懈努力,青川、旺苍两地涌现出一大批种茶专业户,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茶农盼的是技术,要的是品牌。”为了打响品牌,白堃元把在浙江选育的“中黄1号”新品种引种到广元,这种芽头黄色、富含营养的稀有品种虽然产量稀少,但每斤售价近万元,被誉为“黄金茶”。为了帮助茶农种好黄茶,白堃元用3年时间为广元建立黄茶标准体系,系统开展栽培、加工、贮藏等20余项试验,收集5.7万余个数据最终形成《广元黄茶栽培技术规程》《广元黄茶加工技术规程》2个地方标准和《广元黄茶》团体标准。

“那时候白老师天不亮就到基地,检测每个不同时间段黄茶的生长状态,测试鲜叶含水量等数据。”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负责人何旭伦已经跟随白堃元学习多年,对他的敬业精神深有体会。“白老师白天在基地指导,晚上回来采集和检测加工数据,他对每一个数据都要反复核实才放心。”

随着广元种茶的专业户越来越多,新问题又随之出现,茶叶滞销怎么办?茶叶品牌怎么建?为了培养商业人才,白堃元在2012、2013连续两年协调省政府出资举办针对茶企和合作社的培训班,重点培训管理和营销知识,时间为期1个月,每期学员30—40人,由茶叶所专门安排课程。

“当时我们给每人免费发了一套西装皮鞋,很多学员都是通过这次培训第一次坐上飞机。”回忆起当年培训班的情景,白堃元依然记忆犹新。如今,当年的许多学员已经成为广元茶产业的“领头人”,广元全市茶园面积扩大到40万亩,产值是帮扶前的50倍,达20亿元,广元黄茶、米仓山茶等全国知名品牌成为广元发展生态产业和农旅产业的金字招牌,青川县仙雾茶海当选“全国最美茶园”,白堃元以茶富民,誓把青山变金山的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实现。

图片3.png

青川县仙雾茶海


老骥伏枥 手挽春风入山来

20岁与茶结缘到83岁仍奔走在乡间茶道,在白堃元心里,“农民”一直是最有分量的词,他经常教导身边的青年要用心和农民交朋友,让科技真正解决农民急需的问题。

青川县仙雾茶场的负责人袁树先是白堃元的“高徒”,在白堃元手把手的指导下,他成为创造年产值700万元的致富带头人。“当年地震时,我的茶厂遭受重创,白老师第一时间赶来帮我们规划厂房、设计图纸,联系援建单位桐乡市投入资金120多万元,仅用3个月就建起新的茶厂,我衷心感谢白老师为广元乡亲的付出,我也要向白老师学习,发展好企业,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只要我身体允许,我就要把这门技艺教给大家,让年轻人接过下乡的‘接力棒’。”白堃元动情地说,“不同的时代,要有不同的人来引领产业发展。重要的是始终有人在农民身边。我早就考虑到后继有人的问题,所里的年轻人我很放心!”早在2015年,白堃元就指导研究所的王新超团队在广元开展从品种到加工的全方位技术指导。“跟着白老师,我和团队从实验室真正走进了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王新超说,“我们未来要结合广元整体的区域发展需求,不断增加茶产业的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

“现在党的政策好,物质条件也好太多了,以前从杭州到广元将近2000公里的行程,要先坐车到上海,再坐火车、大巴,耗时三天两夜,现在只用大半天时间就到了。”回忆起26年来自己的下乡路,白堃元感慨良多,“科技特派员制度为科研人员搭建了干事创业的平台,科技特派员的使命我认为只有一条,那就是帮助农民过上好生活。”如今的白堃元虽然年事已高,不再频繁出差,但还常常在互联网线上“下乡”。“我们的工作有成绩,也有问题,还要继续努力。只有茶农生活变好了,我才安心。”

“雨阳草帽且生风,田间地头常现身。铁杵成针功不负,奉献茶农一片心。”这是茶农形容白堃元辛勤耕耘的一首诗。白堃元每年有200多天奔波在下乡上山的路上,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从不言苦、不叫累。2013年,白堃元荣获浙江省功勋科技特派员称号。2005年和2017年,又分别被广元市、旺苍县授予“荣誉市民”。多年来,白堃元还获得农业农村部、浙江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浙江省对口帮扶先进个人、浙江省农业推广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丽水市劳模等30多个荣誉称号。“共产党员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我就是希望让农民都过上好日子。”

图片4.png

白堃元与茶农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