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奋战的后勤人
新冠疫情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的共同挑战,在国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关键阶段,国外新增确诊病例数却以令人不安的态势上升。作为我们身边的防疫“排头兵”,你可能对他们很面熟,但却叫不上名字,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连续奋战的他们。
餐饮人于海军
因疫情影响,食堂的大部分工作人员无法返京到岗,但院内用餐需求不断增长,而且由于不提供堂食,三餐均要打包出售,每天还需严格开展消杀等大量的防控工作。负责窗口售卖服务的于海军,二月初主动要求到岗工作,每天早上7点她就开始室内消毒及防护准备,窗口一天要卖出几百份的餐品,她在快速、准确地收款和递餐的同时,还要维持窗口秩序,经常是半天顾不上喝一口水,但她始终微笑面对每一个客户,耐心的解释和回答。一位大爷说:“孩子,看见你们真好,见了你们,我心里就有了依靠。”这句话也深深的温暖了于海军的心,让她感到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虽然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劳累且辛苦,但她仍然坚守岗位,服务好每位顾客,她说“这是每位农科餐饮人的责任,我们与疫情共进退”。
于海军快速分装和打包工作餐
便民e站的南六容和张洪清
便民e站作为保障院内民生的重要阵地,在院区封锁后每日客流量最高达到六百余人次。大年初二前,市场只有南六容一人值班,张洪清主动请缨前去帮忙。
南六容清扫积雪
每天凌晨6点,南六容和张洪清就到达市场,开始垃圾清理、测量体温、消毒杀菌等工作。他们还要督促商户保证货源,不能借机哄抬物价,审核复工商户能否开业,组织商户分时段室外售卖以分流人员,减少聚集等。晚上7点下班对他们来说已成常态。在起早贪黑、任劳任怨的付出下,市场内秩序良好,一切井然有序,群众的“菜篮子”得到了有效保障。
张洪清为顾客测量体温
宿舍管理员牛俊
“疫情期间正是需要我的时候,我在一线值班就不回家了”博士后公寓值班人员牛俊说,春节期间她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主动值班值守,始终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
和她一样的,还有博士后公寓的肖金安、丛子阳、林均莲、白丽;科辅楼的高利峰、阚青荣;百成科技楼的孙海彬;高5地下室的谢学喜,招待所的田洪昌等等,他们是默默坚守一线的“守门人”,用耐心细致的辛勤工作确保“楼安全,人平安”。
博士后公寓、南院科辅楼的日常防控工作
物业人李文少
物业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战‘疫’在一线,服务在一线”是物业人最响亮的口号。李少文是中关村院区物业的保洁员,主要负责垃圾清运和公共卫生间的清洁工作。防控期间,他还承担起高层住宅楼的消毒工作。每天早上不到5点他就开始清扫院区,白天要一日两次对高层住宅楼逐层消毒,还要对社区重点部位进行消毒、记录、清理和巡视等工作,晚上还要配合运输垃圾杂物,待一切工作结束已经是深夜11点,雨雪天甚至工作到凌晨2点。
李少文为重点区域消毒
夫妻档田传国和刘延梅
在马连洼院区,有这样一对防控夫妻档,门岗值班员田传国和刘延梅。“对不起,没有证件不能进入”“车辆乘坐人员没有证件,不能进入,请您下车等候”这是他们每天说的最多的话。春节假期,田传国夫妻放弃休假,大年初三就返岗值班,为院区人员登记、测温,对院内进行消毒,整理汇总数据,每天从早7点到晚10点连续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即便轮班,田传国也总是提前换岗,让别的同事能早点回去休息,深夜他们还经常给夜班人员带来热腾腾的饭菜。
田传国(左四)和刘延梅(左三)
保洁员朱俊丽和陈美玲
北圃场小区的朱俊丽和陈美玲每天在完成小区保洁工作外,还为隔离人员清理生活垃圾,并承担起楼内消毒的工作,她们背着几十斤重的消毒药水,每天两次对近二十层高的住宅楼逐层消毒,即便是戴着口罩,也难阻挡住刺鼻的消毒水味。
陈美玲(左)和朱俊丽(右)
维修师傅王东升、雷军
王东升、雷军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负责在门岗防控执勤,他们认真谨慎,严把门“关”,群众有什么需求,他们也尽可能的提供帮助,小区内的隔离人员有快递,他们第一时间帮助送货上门,在这寒冷的冬天,小区门口的值守处只有一个简易棚,布棚根本挡不住寒风,但他们一直默默的坚守着,守护着。
王东升(左)和雷军(右)
农研新村的物业人
农研新村的物业人员师会民、郜立明等4人肩负着整个小区的防控值守任务。数九寒天,他们站在零下十几度的室外,靠着心中的“一团火”,24小时坚守在小区门岗,即便身体不适也从未请假离岗。疫情暴发初期,根据防控要求,他们及时对小区进行全封闭管理,但是有的居民对他们的工作并不理解,甚至还指责谩骂,他们一遍一遍耐心地解释,用诚心换理解,为大家全力筑起一道安全的防线。
农研新村的值守人员
荧光汇聚,终成星河,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他们的坚守汇聚成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照亮了寒冷的冬夜,守护前行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