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进事迹

致敬最美“女汗子” 致敬最平凡的逆行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水稻所    作者: 点击数:

冰心曾说: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这其中,有一群特殊的女性,她们不在意百花争艳的颜色,却钟情那稻花盛开的风光;她们不爱慕曼妙香水的浓郁,却沉浸那稻谷成熟的气息;她们不留恋繁华都市的美景,却挚爱那泥泞稻田的生机!她们用汗水浇灌梦想,在农业科研的天地里守护着国家的口粮安全,展示着新时期妇女的新形象。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农业科研工作者!因为额头上常常挂满汗水,因此也常常被人称作:“女汗子”!

  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季芝娟博士就是一名这样的“女汗子”。她所在的水稻功能基因组学创新团队主要通过育种技术的创新,将抗逆、高产等优良农艺性状聚合,育成多抗新材料和优质多抗高产新品种和新组合;对稻瘟病、恶苗病和纹枯病,进行抗源的挖掘、基因的定位和功能研究,并与育种应用相结合。作为科研骨干,季芝娟在团队中主要从事水稻抗逆基础研究和水稻育种工作,目前主要致力于早籼稻新品种的培育、恶苗病抗性基因的挖掘和利用。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获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创新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成果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育成水稻新品种10余个,申请或授权品种保护权8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2本。参与育成的中早39,是浙江省第一大早稻品种,是全国第二大早稻品种。由于她主要从事早籼稻新品种培育,每年2-3月份都要赴海南繁种基地,然后将早稻种子带回杭州播种,年复一年,在一个个春季里与时间赛跑,在一块块稻田里与汗水为伴,在一株株秧苗中筛选最好的品种,在一粒粒稻米中寻找最好的口粮。

  2020年的春天来得有点晚,新冠病毒给全国都带来巨大的影响。季芝娟在得知中国水稻研究所为南繁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细致的防疫工作后,毅然赴海南开展南繁水稻育种工作,早出晚归地在试验田里忙着观察材料、记录数据、给水稻剪壳、套袋授粉。她这样说:“水稻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口粮安全的第一道屏障,而水稻育种是一个农时性非常强的工作,我不能因为一时的不便,就影响一年的科研计划。”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逆行,作为一个农业科研工作者,在保卫国家粮食安全的战场上逆行,也是英雄。

  季芝娟跟我们大多数女性一样,也是一位妻子,一位母亲。她的女儿今年六年级,正是小升初的关键阶段,尤其是在特殊的“云上课”时期,她的孩子也需要母亲。但在家庭责任和职业责任面前,她选择了后者。如她所说:“我刚去的时候田里才刚刚抽穗,如今已经谷熟禾黄,我就可以带着这些种子回杭州播种,为科研争取一年的时间!我也希望孩子能够明白,不虚度每一寸时光,便是最好的教育。”育种如此,育人也如此,这位女科学家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即将小升初的女儿,做出了最好的榜样,展示了最正确的追梦姿势!

  像季芝娟这样的“女汗子”,中国水稻研究所还有很多。这里的农业科研工作者,从进入水稻所第一天就模糊了男女的区别,取而代之的只有下田和不下田的区别,天气越热越要呆在田里,从一株株秧苗中发现规律,从一粒粒稻穗中筛选品种,从一例例病虫害中寻找对策。她们肩负粮食安全的光荣使命,心系创新农业科研的梦想,在无数个炎炎夏日,深入田间地头,发现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获取第一手资料,提出解决办法,坚持以服从于生产、服务于农民为宗旨,一步一个脚印地献身于水稻事业的发展。

  我们常说:我们的一生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找到前行的方向;在路上要遇到多少人,才知道与谁同行?现在,前行的方向已经找到,最好的同行就在身边,我们愿以她们为榜样,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为平凡的梦想而坚守!

  最后,想用一首小诗来致敬这些特殊的女科学家:

平凡岗位不平凡,

特殊时期赴南繁。

田间地头垄上行,

巾帼英雄洒热汗。

农时不待莫等闲,

只争朝夕保科研。

初心不改为粮安,

我辈同仁当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