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进事迹

大凉山里的战“疫”排头兵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烟草所    作者:胡海洲 点击数:

  新冠病毒具有超强的传播力,疫情暴发后,偏远的四川省大凉山也不能幸免。

  大年初三,烟草所基地处接到西昌打来的紧急电话:“这边的情况不太好,让同志们千万都不要过来,现在活儿也不多,我在这儿就行!”

  给所里打来电话的是54岁的党员杨明锋,今年是他在西南烟草试验基地连续度过的第3个春节,大家都习惯叫他老杨。

 

我是党员让我来

  西南基地虽然地处偏远山区,但却是烟草所“扎根凉山服务西南”战略的重要支点,承载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人才培养等多项任务。

  由于山高路远,基地2012年投入使用以来一直缺兵少将。2015年所里竞聘,虽然有一定驻点补贴,但还是没有人愿意去。“我孩子已经上大学了,家里负担小一些,我去吧!”关键时刻,原本在青岛试验基地工作的老杨主动请缨,远赴西昌,一干就是5年。平日里两三个月回一次家的他,还经常把轮休的机会让给其他年轻同志。

  “好,我都记下了,这就安排,请所里放心!”挂掉电话,老杨与几位保安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开启24小时基地巡查,严格进出管控,对园区全面消毒。

  白天,老杨与驻地政府、乡村、共建支部互通防控情况,学习最新防疫知识;晚上他研究防控形势,撰写情况报告......西南基地第一时间构筑起最坚固的防线。

 

退役不褪色

  “虽然我早已脱下军装,但我永远是人民的子弟兵”,作为一名曾经的坦克兵,4年的军旅生涯给老杨烙上了“不怕牺牲,永不放弃”的军人精神。转业到烟草所后,试验基地成为了他的新阵地。

  “试验田是科研的第二实验室,我们这有100多亩地,2400平米温室,600多份加代材料,这可都是无价之宝”,老杨对基地里的一切如数家珍。

  “冬天科研任务也挺多的,我们加代的材料也安排在基地,以往他们都是亲自过来,我们做好服务,现在他们都过不来,这边也雇不到人,不过好在通讯发达,我操作时一般都给他们视频直播,我也踏实多了!”除了要做好冬季加代材料的浇水、施肥、打药、记录等日常管理外,老杨还在紧锣密鼓的准备2月份的播种。

  “科研工作季节性强,错过一季要耽误两年,很多长期性工作决不能在我这中断!”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职工,老杨深知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时不等人,“现在基本工作都做好了,漂浮育苗盘、基质都到位了,温室、育苗池也都准备好了,现在就等他们把种子带回来......”

 

有国才有家

  “因为我们是国家队,要对得起这份名誉,对得起这份事业,家里的事情我管的少,主要靠他们......”2017年老杨的儿子大学毕业后选择到成都工作,2018年老杨的爱人也从青州老家到成都工作生活,一家人团聚方便多了。

  去年,烟草所的王传义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令无数人扼腕动容。所领导、同志们和家里人都关心他的身体,他都匆匆转移话题,“我这身体底子好,现在虽然累但不苦,领导同事这么关心,基地条件这么好,我很充实很幸福!” “传义,那真是一把好手,跟他比起来,我做这点贡献真算不了什么!”

  烟草所西南基地是中国农科院118个野外基地中普通的一个,杨明锋是全院800多名工勤技能人员中平凡的一员。“爱岗敬业、以所为家”是烟草所的优良传统,更是新时代农科人的真实写照。

  春天到来,大地绽出新绿,

  风雨过后,一切依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