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先锋】培养青年科技人才 推动产业跨越发展
人才竞出 年富力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肉品加工与品质调控创新团队是一支活跃在科研一线、富有创造力的团队,现有成员12人,平均年龄33岁,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5人,博士8人、硕士4人。团队首席张德权博士为二级研究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兼岗位科学家,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畜禽屠宰加工标委会副秘书长、农业农村部农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冷链物流联盟副理事长、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产品专业委员会委员。
团队注重人才培养、梯队建设,2013年以来,团队共培育国家级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培育工程”所级入选者1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十佳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人。2016年团队获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文明号”称号,2019年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度优秀创新团队。培养博士后、硕博士研究生(含留学生)共88名,获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硕博士论文、中国农业科学院高水平论文奖等4人次。近5年培训企业技术骨干2300余名、农牧民1万余人次,为肉品加工业培养了大批科研骨干和技术推广应用中坚人才。
需求导向 善于创新
肉品加工业是我国第一大食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团队对标三个面向,立足绿色、智能、营养发展趋势,聚焦畜禽肉冷链物流保鲜、传统肉制品绿色制造、营养健康肉制品加工三大任务,通过理论、技术、装备、产品的自主创新,取得系列重大突破。一是首次系统解析我国羊肉加工特性,创建适合我国饮食习惯的羊肉加工适宜性评价与分级分割技术,解决羊肉加工特性不清分级分割率低的问题,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二是首次揭示了蛋白质磷酸化影响肉品品质的内源酶机制,研建了超快速冷却、冰温/超冰温全程冷链不间断技术体系,生鲜肉贮运损失率由8-10%降到3%以下,货架期由7天延长至45天,解决了生鲜肉贮运损耗高货架期短的产业难题,在本领域顶级期刊上发表蛋白质磷酸化相关的高水平论文40余篇,占该领域论文总数的60%以上,处国际领先水平。三是创制了定量卤制、脉冲变压调理、绿色烤制、梯度变温风干、凝胶成型等传统肉制品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革新了传统工艺,产品均匀度达95%以上、危害物含量降低30%、节能近40%以上,攻克了传统肉制品特征品质保持与危害物消减协同的技术难题,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和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四是阐明了血液、脂肪等副产物的营养品质与加工特性,研发了畜禽血液、脂肪高值化利用技术,开发了双色血豆腐、血红蛋白着色剂、血浆蛋白抗氧化肽、富含共轭亚油酸的液态羊油、调和羊油等营养、功能性系列新产品,提高附加值5倍以上,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注重应用 支撑产业
面向产业重大需求,团队按照产业难题-理论突破-技术创新-装备配套-标准构建-产品开发-典型示范-产业推广的范式,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机制,研发的畜禽肉冷链物流保鲜技术在十余家肉品加工企业应用,宰后损失率由8-10%降到3%以下,增值20%以上,技术推广到21个省市区63个县市,推广应用面超过40%;研发的传统肉制品绿色制造、营养健康肉制品加工技术推广到28家企业,节能30%以上,香辛料使用减少50%以上,危害物降低50%以上,促进了传统肉制品产业转型升级。羊胴体产量分级技术、羊肉加工增值关键技术等作为农业农村部轻简化技术、十大创新推广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技术援建非洲、南美等国家,产品远销中亚、南亚和中东等地区。2013年以来,建立示范线55条,成果转化收入1000余万元,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64.3亿元,有效促进了我国肉品加工业从手工向机械化、标准化跨越,引领和支撑了产业发展。
搭建平台 国际协作
2018年肉品加工科研大楼启动建设,实验室面积达5400平方米、专用仪器设备总值达3000多万元,形成了国际一流的专门从事肉品加工与品质调控研究的科研平台。团队执行全员国际导师制,17位国际肉品科学权威专家受聘为团队国际导师;主持948计划、政府间合作项目5项;牵头组织召开国际研讨会3次,派出科研骨干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27人次、请进专家30人次,受邀在国际大会做专题报告12人次;建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6个,接待国外企业来访、洽谈合作100余人次。团队首席张德权研究员2017年以来受国际肉类科技大会特邀作为10人评委中国唯一代表参评年度国际肉品科技奖,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
面向未来 勇于担当
团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个面向”、“两个一流”、的指示要求,着力建设世界一流肉品加工学科和团队。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等国家、省部级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57项,制修定国家、农业行业标准1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和优秀创新团队奖、全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及个人荣誉14项,主编著作5部,参与起草《全国食品工业“十二五”、“十三五”发展纲要》、《“十一五”、“十二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21-2035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农业农村领域和食品领域战略研究》等国家及行业规划、战略研究10余项。
科学的道路永无止境,张德权研究员带领其团队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聚焦乡村振兴、健康中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我国膳食模式和饮食习惯,向肉品智能加工和营养健康进军,为将我国由肉类生产大国向肉类强国迈进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