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所战疫纪实:党员挺在前 齐心渡难关
2月8日元宵节,农机化所职工们的手机不时“滴滴”震动着,传来的不是拜年短信,而是研究所新冠肺炎防治微信工作群里发来的各种消息。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农机化所各级党组织严阵以待,心系四方,广大党员挺身而出,誓保平安。
居家不闲 事无巨细
年初三,综合管理处沈孚带着老婆孩子从镇江赶回南京24小时居家待命。这是他工作以来第一次这么长时间的“家里蹲”。特殊时期,居家办公一点都不比在办公室轻松。什么时间上班?收到任务时,居家办公接受任务的时间不分昼夜;什么时候下班?任务完成后。一台电脑、一支笔、一部手机,中央精神必须及时传达,防控要求必须抓紧落实;上级任务必须迅速反馈,各项数据必须准确统计;人员名单必须反复核实......
“其实在哪里上班都一样,因为小孩不懂事,在家还更麻烦。”为了躲避孩子的各种“刨根问底”,他不是给自己闭关就是要来回的战略转移。“大家的情况应该都差不多,不论在哪里,该干的工作都必须保质保量完成。”
疫情防控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就是对人员情况的摸排,所内职工多是外地人,人员分散在全国各地,摸排统计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作为信息联络组成员,沈孚积极发动部门联系人,每天对全所职工分类摸排。为确保统计数据“精、准、细”,他专门制作了人员信息表,对每名职工近期流动情况逐一核对、确认,有疑问的单独联系,如实填报每一条上报信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生活中大大咧咧的他此时特别谨小慎微。
沈孚在核实数据
后勤不后 挺身向前
后勤服务中心一直是研究所里的配角,疫情当前,后勤人挺身向前,成为守护大家健康的“防疫先锋”,用行动筑牢了所区疫情防控的重要防线。
早上八点,综合服务科科长陈凯就开始了每天N次的所区快步走。“主要是想看看门岗是否严格、消杀是不是到位、单身宿舍有无外来人员居住。”他每天不转个四圈五圈的,就不能放心。“每天精神都高度紧张,像门卫怎么换岗呀,消毒水怎么配啊,酒精怎么安全使用啊,出入证怎么管理啊......每天脑子里都是这些个事儿。”
工作人员每日进行消毒
作为中心唯一的女将,仇春婷主动请缨,在急难任务中发挥女性优势。她积极协调左右,联络上下,对所区租赁单位人员情况进行摸排统计、指导租赁单位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虽然不是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但我们这道防线也事关千家万户!”
江海不拒细流。中心的马聪、徐宏亮等同志放弃休假,坚守在岗,为农机化所疫情防控工作默默奉献,他们的岗位虽然平凡,但大多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共产党员,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担当作为给党旗增辉添彩!
门卫在应急岗位坚守
防控有力 复工有序
在科学有效的防控下,研究所得以忙而不乱,有序复工。最先逆行的是计划财务处,年底年初本就是最忙的时候,刘兰、刘海洋、孙凯,他们轮流返回办公室,通宵加班保证年度预决算按时完成、全所工资如期发放。科研处的王硕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主动要求承担疫情防控任务。发展研究中心的张宗毅研究员以敏锐的专业嗅觉及时开展研究,撰写的《警惕新冠肺炎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冲击》也将于近期在农民日报刊发,他还协助农业农村部开展“新冠肺炎对家庭农场生产影响调研”,通过自行开发的调研系统面向全国家庭农场发布网络问卷,仅一天就填报2000多份。
世事无常,人有常。其实对于走遍阡陌的农科人来说,远程办公早就是家常便饭,他们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心有所向,无论身在何处。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农机化人实现自己器利农桑的科研梦想。
疫情终将战胜!梦想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