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进事迹

茶叶质量安全的奠基人——记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奖获得者茶叶所陈宗懋

发布时间:2018-11-27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陈宗懋院士,浙江海盐人,1933年,出生于上海,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1983-1993年当选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2011年起任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8年被授予国家农业英才奖,2009年由国家农业部授予建国60年三农模范人物。2016年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奖。2018年获得国际食品科技联盟颁发的“科学精神奖”。主编出版《中国茶经》和《中国茶叶大辞典》,撰写专著6部。

    陈宗懋在国内外率先开创了茶叶农药残留和茶园化学生态防治研究两个领域,为我国茶叶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依靠科学控制农药残留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茶叶的出口。当时我国对茶叶农药残留的分析还是空白,陈宗懋主动开展此项研究,开创了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研究之先河。40多年来,他先后进行了60余种农药在茶树上残留、降解动态的研究,提出20余种农药在茶树上的安全使用标准,其中有18项作为国家标准颁布实施,另有5项作为部颁标准,从而使茶叶成为全国各种作物中最早提出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作物。

    六六六由于它的高残留和高毒性,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已停止在茶园中使用,但在70年代末茶叶检测中仍有残留。经过研究,首次明确提出六六六的污染不是来源于土壤和水源,而是空气中漂移的论点。他还提出按照农药常用参数和主要生态条件进行茶叶中农药残留水平的预测研究。这种只采用简单参数和公式,对一种作物进行分析就可预测不同类型农药使用后的残留水平,在国际上尚属首次。提出了茶树生长稀释和光解是农药在茶树芽叶上降解的重要因素,农药的蒸气压是农药在加工过程中降解的主要参数,水溶解度是决定茶叶中农药饮用安全性的主要参数,建立了农药残留半衰期、农药蒸气压、水溶解度、ADI值、大鼠急性致死中量和生态毒性6个参数基础上的茶园农药安全选用的分级评价体系,形成我国第一个在产前选用农药的作物评估体系,解决了茶产业中农药安全选用问题,为茶叶生产和食品安全提供依据。

    根据农药的水溶解度差异,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以茶汤中农药残留水平作为MRLs标准制定和风险评价的原则,更正了以干茶中的农药残留量为基准造成过高估计摄入风险的不科学的作法。该原则已被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农药残留联席会议(JMPR)、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及主要茶叶生产国接受并应用于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MRLs制订和风险评价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制修订6项国际MRLs标准,实现了我国制定农产品国际MRLs标准零的突破。这一改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茶叶出口和茶产业的发展。

    陈宗懋说 “要在国际上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要靠科研、讲道理,靠我们自己的力量。”

 

开拓茶园化学生态研究新领域

     20世纪90年代以来,陈宗懋根据国际上化学生态的新热点,开创了茶树害虫化学生态研究新领域。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开展了茶树上的茶尺蠖、茶蚜、茶小绿叶蝉等3个主要害虫及其天敌之间三重营养机制的研究。他认为:在复杂的茶园生态系中,无论是同一营养层内还是不同营养层间都由一些信息物质得以保持种内和种间的通讯联系。至于不同营养层间也主要是通过化学通讯机制调节种间的相互行为,以获得食物而生存。这类化合物既有利于寄主植物茶树,也有利于天敌,所以称之为互利素。就寄主植物茶树而言,这种机制也是茶树植株的一种间接的抗性机制。这些化学生态学的研究结果对茶树害虫的综合治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挥发性互利素的研究,启发人们可以通过这种机制使得害虫无法找到寄主茶树,使天敌能高效率地寻觅到寄主害虫,从而提高生物防治的效率。这些研究成果虽然尚未完全应用于生产,但已指出一条全新的防治害虫希望之路。茶叶是一种特殊饮品,在化学农药受到限制使用的今天,其意义尤为重大。2010年以来,陈宗懋团队又在茶树害虫的性信息素研究方面取得可喜成果,通过对灰茶尺蠖性信息素鉴定,在此基础上研发出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全国茶区多地进行的对比试验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制的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效果是市面上三种类似性信息素产品的四倍至上百倍。除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外,陈宗懋院士团队还在研发优化茶尺蠖、茶银尺蠖、茶毛虫、茶小卷叶蛾、茶细蛾和斜纹夜蛾等茶树害虫的性信息素诱芯。性信息素防治技术已经在我国茶区大面积推广使用,在茶树害虫的绿色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茶树害虫化学生态领域,陈宗懋带领团队还积极研发茶树害虫新型物理防治技术。系统的研究了茶园中主要害虫和优势天敌昆虫的趋色和趋光特征,以此为基础研发出针对茶园主要害虫的天敌友好型色板和天敌友好型LED诱虫灯,相关科技产品也在我国茶区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创新来源于生产实践

   “科研必须与生产相结合”,这是陈宗懋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奉行的“信念”。自1960年到茶叶研究所后,他先后主持过“茶树病虫种类调查”、“茶树病虫害大面积综合防治研究”、 “茶云纹叶枯病流行规律和防治研究”、“新农药对茶树病虫害的药效鉴定”、“基于嗅觉、视觉和味觉调控的茶小绿叶蝉绿色化学生态防控的研究与应用”等多项茶树植保课题,几乎所有课题都与茶叶生产密切相关。他研究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先从查阅国内外文献开始,工作中既重视基础研究内容又重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主动当好政府参谋

    从20世纪70年代起,陈宗懋多次向农业部、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和浙江省农业厅提出茶叶生产中禁用高残留和剧毒农药建议,后被农业部采纳,对解决我国茶叶的农药残留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1996年以来,针对一些国家在农药残留标准上的严格化,他分别向农业部提出在茶叶生产中禁用高残留的农药品种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的建议,得到农业部、化工部、商业部、卫生部专家的认可和采纳,并于1997年6月和1999年11月颁布实施。及时发现蚊香中添加的八氯二丙醚是茶叶中八氯二丙醚超标率高达30%以上的原因,提出禁止在蚊香中添加八氯二丙醚的建议,被农业部采纳并实施。在他的积极参与下,我国茶叶农药残留水平已从1999年的80%超标降至2007年的18%。2011年发现我国茶叶中两种水溶性农药吡虫啉、啶虫脒残留量水平较高,首先对茶产业中的这两种高风险水提出预警,推广替代农药茚虫威和虫螨腈和技术措施,减少了我国茶园中水溶性农药的使用。

    陈宗懋的系统研究和不懈努力,对解决中国茶叶中农药残留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1992年农业部授予他全国农业环保先进工作者称号。200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下属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的农药残留委员会(CCPR)主席国由荷兰改为中国,陈宗懋被农业部任命为CCPR会议的主席。 

    陈宗懋除了他自己熟悉的植保专业外,对茶叶其他相关业务也积极钻研。他熟悉世界茶叶科技和茶业动态,对茶叶生产发展宏观决策提供建议,多次撰文提出宏观决策的参考意见。为此,他17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会上作有关茶叶宏观决策的报告。由于他在国内外茶叶科研、生产、贸易上作出贡献,从1995年起连续5次被农业部派遣,代表中国政府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第十五、第十六届政府间茶叶会议。在第十二届世界茶叶大会上,他还就英国提出的茶叶标准问题阐述了我国的立场和意见,捍卫了国家的利益。

个人感言

科技创新来源于实践,科研与生产相结合,这是我一生奉行的信念。毕生从事科学研究,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这是我最大的快乐。

                                                                                                    —— 陈宗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