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进事迹

冲刺中的油料所五福里疫情防控工作组

发布时间:2020-03-24    来源:油料所    作者: 点击数:

  3月10日,武汉市所有方舱医院全部休舱。3月17日,湖北新增疑似病例0例(武汉0例),41支援鄂医疗队的3675人踏上返程。武汉的疫情防控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如果未来两周不再有新增确诊患者,江城将逐步解封复工复产。但随着复工复产、人员流动,社区传播的压力和风险加大,疫情防控工作依然繁杂艰巨。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油料所五福里疫情防控工作组临时党支部下沉武汉市汉阳区五福里社区,牢牢守住社区这道防线。

 

疫情防控的“排头兵”

  临时党支部书记、副所长张银波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工作来抓,在下沉社区前就做足了功课。参照五福里社区“老破旧”“管理难度大”“人员复杂”“差异化需求”等众多标签,考虑到组员年龄、性格、特长等众多因素,冲锋在前,带头下沉到社区网格,推动了“361”工作模式:3人负责接听社区服务热线、疏导居民情绪、记录需求信息、为居民排忧解难;6人下沉至社区5个网格;1人负责做好统筹调度、值守办公点、负责爱心物资申领登记、搬卸分发蔬菜等工作,让临时党支部真正成为了疫情防控最坚强的战斗堡垒。这种模式使支部成员迅速融入到社区管理服务之中,全力以赴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解决了社区人手不够、管控能力不足、投诉不断攀升等问题,逐步缓解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防疫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

 

 

物资保障的“调度员”

  “60后”戴伟民是研究所的党办主任,也是支部最年长的党员。他的妻子作为医务工作者从疫情开始就一直奋战在一线,女儿也在广东扶贫村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他打趣说自己是“孤寡老人”,本身就有心脏病的他主动请缨奔赴一线。戴伟民主要负责在值守办公点登记爱心物资入库,核对受助人员信息,协调各个网格的保障物资,确保信息无误和分配合理,同时还要肩负卸货、搬货、分发物资的“重任”,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晚上回家贴上膏药,第二天接着干活,反复撕扯导致皮肤红肿脱皮,“一块膏药好不了,那就两块”他笑着说。他豁达开朗的性格和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深深影响着支部里的年轻人。

 

 

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雷永和陈海文负责的第二网格孤寡老人多、租户多、生活困难的群众多,居民收入普遍不高,绝大多数居民不会网购团购,解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成为网格最为紧要的头等大事。他们重点关注300多户居民中的老弱病残和低收入居民,多次为困难居民上门送免费生活物资。国家提供的储备肉、兄弟城市捐赠的鱼和蔬菜、相关企业配备的特价商品是居民主要的生活物资,他们还多次上门登记需求,开私家车去为居民抢购平价肉菜。最近一次上门排查中,雷永询问一个独居的老婆婆:“还要平价肉、平价菜吗?”,婆婆笑着说“不要了,够吃一个星期了,感谢你们啊”。作为一名预备党员,雷永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转正申请”。

 

 

守护健康的“代购员”

  五福里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300人,每天都会收到几十户人的购药需求。“购药无小事,我们一定要认真再认真,要对居民健康负责。”余常兵负责为社区居民代购药品,看似简单的工作,其中蕴含不少窍门。从七里庙地铁口的森林大药房到五里新村的老百姓大药房,从同济堂到心连心药店,这1平方公里内的十多家药店,哪家药品比较齐全、哪家能刷医保卡、哪家价格会稍便宜、哪家能够网上下单、哪家人少不用排队等等,余常兵都了然于胸,这样拿到买药清单后可以减少绕路和排队时间。

 

安全保障的“守门员”

  姜俊下沉的绿色晴川小区,已经成为无疫情小区。他值守的小区门口,每天总能碰到几个执意要外出的居民,解释工作当然是少不了,除了宣传讲解当前的形势政策,更要做好心理疏导。“难免有些脾气暴躁的,有时候得连哄带逗。”姜俊笑着说,“快2个月了,居民有情绪有想法不可避免,但劝阻方法也需要讲究策略。”他每次值守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登记测温扫码,流程一个都不能少,严守入口关,把好出口关,做好小区的“守门员”。

 

 

人民群众的“信息员”

  “您好,我是社区的,您家蔬菜还够吃吗?您还有什么其他需求呢?”一大早,汪磊开始在高压宿舍值守点给高龄老人挨个打电话询问生活物资情况。了解居民诉求,通过上门送爱心菜、团购爱心猪肉、提供物资采购电话等多种方式,为小区居民解决基本物资供应是工作组的重要工作。每次询问、分发物资、送爱心物资到户的时候,“谢谢”是他听到最多的话。而他却说“感谢那些一直在社区一线加班加点为人民排忧解难的社区工作者,不喊累、不抱怨;感谢每一个奔波的志愿者、下沉党员,敢为人先,甘于奉献;感谢封城近2个月,封闭在方寸空间里的武汉市民,不忧虑、不焦躁。他们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武汉人民就是英雄的人民,我们的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这一场战役,我们一定会取得胜利。”

 

 

做细心体贴的“话务员”

  “我一个人都在家里一个多月了,莫斯(什么)时候能出门?”“我想让你们把我拉进团购群”“我在外地想回家”...从买菜买药到应急用车,从出入登记到开具证明,从疑难解答到投诉建议,负责接听社区办公电话的刘遥、张向向、杨红丽,每天要接听各类电话七八十个,来电中不仅有各种疑难问题,甚至还有“汉骂”,尽管嗓子都哑了,但她们仍然没有一点怨言,始终热情耐心聆听多方困难诉求,认真仔细记录关键信息,快速高效的为居民协调解决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各种答疑解惑和心理疏导。社区工作人员说她们已经成了专业人士,对特殊时期的政策吃的透,对完全陌生的小区情况摸的清,不仅为社区分了忧,更是帮群众解了难。

 

 

  油料所下沉社区的十位同志每天在岗时间超过9小时,20多天来已经累计服务居民5000余人次,但很多居民并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样子。“我不认识你,但我记得你的名字,待到明年樱花盛开,让我们江湖再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