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农业科学家】打造科技扶贫“临潭样板”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是必须如期实现的硬任务,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中国农科院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院党组以上率下,统盘谋划,带领全院广大科技人员,突出精准帮扶,加强科技赋能,科技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典型人物和案例的总结宣传,《光荣榜》专栏推出“村里来了农业科学家”系列宣传报道。
临潭县地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高寒山区沟壑地带,海拔2600米至3500米,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和“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201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州牧药所)深入临潭县,围绕四大产业(牛、羊、菜、中药)和四小产业(蜂、驴、鸡、藜麦)派专家、供良种、送技术、做示范,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农科特色的“临潭样板”。
中国农科院科技扶贫示范县临潭科技推广示范点授牌仪式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兴牧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马德,如今在临潭县已是远近闻名。他的合作社从无到有,目前已有450头牦牛存栏,360只藏羊、湖羊、细毛羊,辐射带动了南门河村及周边村庄共82户贫困户共同养殖致富。马德的致富路,离不开他自身的勤劳和灵活的头脑,也与兰州牧药所的科技帮扶息息相关。
合作社在困境中遇到了兰州牧药所,用马德的话说就是“瞌睡遇到枕头”。2013年,是兰州牧药所到南门河村对口扶贫的第二年。这一年,马德的合作社成立,但是因为缺乏技术,合作社的发展遇到了瓶颈。马德的合作社以牦牛、藏羊养殖、繁育和育肥为主,这正是兰州牧药所的科技优势所在。了解到合作社的情况后,兰州牧药所送来了专家,送来了技术,送来了路子,在产业布局、品种改良、科技示范、提质增效等方面向马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马德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专家。
“2019年,我们为合作社引进了自主培育的国家畜禽新品种‘高山美利奴羊’,配套精准饲养与管理、人工授精扩繁等现代化饲养管理手段,加速推动合作社产业转型升级。”兰州牧药所所长张永光表示,“我们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科技支撑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制定4个帮扶村的5年产业发展规划和6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策的帮扶方案,建立健全贫困户各类档案资料,先后投入200余万元自有资金,培育乡村产业助力脱贫。”
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专家科技扶贫合作社工作现场
打造“双保障” 着力精准施策
46岁小学文化的王永久有慢性病史,儿子在临潭县第一中学读高中,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变卖农作物和外出打零工,经济来源单一且不稳定。2013年12月,王永久一家被识别为贫困户。缺乏致富手段,孩子上学和慢性疾病也需要一定支出,压力之下的王永久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
在西部地区的贫困村,王永久一家的状况并非罕见。为了转变王永久的思想,驻村工作队多次上门走访,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消除王永久的思想顾虑,并针对实际情况制订帮扶计划,拿出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双管齐下,王永久决定主动出击,带领家庭走出困境,追求美好生活。在研究所工作队的帮助下,王永久获得了国家扶贫资金,有计划的进行当归、油菜等高附加值农作物种植,还养了20只羊。研究所专门对王永久开展了瓦工专业技能培训,以增加他们的务工收入。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帮扶措施,王永久一家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从2013年的1500元提高到2015年的4980元,并于2015年成功脱贫。
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苗小楼到困难村民家走访
“在组织保障上,我们实行研究所与临潭县委县政府政府牵头的双组长负责制,通过联络组和专家组做好科技帮扶临潭县工作顶层设计,突出重点帮扶产业、重点帮扶内容、重点帮扶技术,着力精准施策。”张永光介绍道,“在人才保障上,我们成立了中国农科院专家服务团,同时联合临潭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开展牛羊常见普通病、传染病及其流行强度调查,大大降低临潭县畜禽常见普通病、群发病和寄生虫病发病率。 ”
走上马送一程 全力助振兴
多年来,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甘肃省“365”现代农业行动等项目,兰牧药所广泛开展牛羊中蜂健康养殖及产业化生产、动物疫病防控、饲草生产、种子加工等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累计培训养殖企业技术人员、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养殖户1200余人。
在畜牧业发展方面,兰牧药所为临潭县引进高山美利奴羊种羊315只,建成良种繁育示范基地3个。引进大通牦牛种公牛14头,建成2个大通牦牛繁育示范基地,提升牦牛养殖效益。建成中蜂健康养殖技术示范基地2个,示范推广中蜂活框养殖。在种植业方面,兰牧药所开展紫花苜蓿、青贮玉米新品种引进选育及示范推广,建设“中天1号”“中天2号”紫花苜蓿、青贮玉米标准化生产示范点,示范推广紫花苜蓿、青贮玉米栽培、收获、加工、贮藏技术,推广面积达2000多亩。
支援扶贫合作社的国家畜禽新品种“高山美利奴羊”
实实在在的措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2012年以来,兰牧药所每年派出3-5名科技人员前往甘肃省临潭县4个贫困村驻村,截至2019年12月,已先后选派干部89批266人次进村入户帮扶,涌现出周学辉等先进典型。
8年来,兰州牧药所驻村帮扶的4个村的贫困人口从2016年的405户(1611人)下降至2019年底的5户(23人),贫困发生率从41.46%下降至0.62%,红崖村、南门河村、羊房村、肖家沟村已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2月2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甘肃省临潭县等31个县区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批准退出贫困县。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张永光动情的说,“我们在临潭的工作也是对我们科研成果的检验,作为科研国家队,国家需要就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临潭县委县政府向兰州牧药所赠送“心系群众、奉献三农”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