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所的逆行先锋
果树所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拥有苹果和梨两大国家种质资源圃,是国家重要的果树战略科技力量。尽管这里的疫情不严重,但果树所人并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无论是对于正处在上升期的研究所,还是对于并不富裕的果树所职工们来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都是不容有失的背水一战。
综合处处长魏继昌
“希望这家店还有存货”,魏继昌一边开车,一边搜寻药店,可惜的是,这家药店也没有口罩和测温仪。从大年初二早上开始,他驾车在兴城、葫芦岛市区四处寻觅,已经记不清进过多少家药店、超市,手机导航里全是搜寻药店、超市的记录。
“再找找吧,大过年的,营业的药店本来就不多,疫情一来就更少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与地方部门联络沟通,他在一家医用器械公司抢购到了红外线测温仪4个,并以代购方式从网上采购到口罩1000个、护目镜10个、防护服50套。随后他又联系到兴城市爱委会和东山社区,对所区和家属区重点区域进行定期消毒。
“不只物质保障,人员关怀也是必须做到位的工作”,听说职工李武兴因感冒住进了医院,他赶紧通过电话联系到了本人,在确认只是普通感冒,并没有疫区接触史后,才稍微放下了心,并将了解到的情况向上级做了汇报。
“不只是我,从所领导到普通党员、群众,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斗者”,魏继昌说:“不值班的同事,都是离所不离岗,通过电话、微信,组织完成了视频会议、文件起草、方案制订,这才确保了研究所疫情防控和其他工作顺利推进。”
课题组长姜淑苓
“防控疫情,也不能停下科研攻关”,梨育种创新课题组组长姜淑苓研究员和同志们在认真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做好“优质特色梨新品种选育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创新与应用”的科研攻关。
“大家都是从大年初三开始整理项目材料,为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同志们主要采取了居家办公的模式,分工合作”。自2月10日,姜淑苓每天自己开车到果树所上班,主动承担起了办公室和试验地的任务,不论雾霾天还是雨雪天,她都按时到试验园观察试材情况,并在线上与课题组成员共享最新进展。
“课题组每个成员的情况都不同,有的从老家驱车赶回,刚开始在家隔离,就投入到了科研项目中;有的家里孩子还小,也丝毫没有影响科研进程,大家都劲往一处使,我们的科研项目进展还算顺利。”对于团队,姜淑苓很放心。
保洁部部长王天云
在所区有垃圾的地方,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个身影,他就是老党员王天云。“现在防护物资都很缺乏,但必须保证环境卫生,只能带着大家一起干”,他常说,“我已经有25年党龄了,紧要关头就得冲上去。”
疫情发生后,在缺乏专业防护装备的情况下,王天云带领保洁人员冒着被传染的风险对综合实验楼、植保楼、培训楼、食堂、研究生宿舍等区域进行定期消毒,为减少卫生不安全隐患,每天对北院住宅区垃圾进行清理,并积极宣传防疫注意事项,同时不忘给保洁人员做心理安抚。
在王天云的带领下,保洁人员坚守岗位,没有一个人抱怨,更没有一个人退缩。相反,大家比平时工作得更认真、更仔细,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降低潜在的风险。
基地管理部部长刘刚
“人不在这儿,就是不放心”。驱车十几公里,在除夕夜赶到砬山试验基地的刘刚,与在那里驻守的工作人员共同坚守、防控疫情。刘刚是砬山试验基地管理部部长,具体负责假期砬山基地值班。30多岁的他正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柱,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向来认真负责的他,心里放不下基地的一切。
“从春节前就跟同事们一起想办法,及时给基地值班人员配发了口罩、手套;对基地入口办公室、值班室、监控室、食堂进行每日消毒;宣传防疫注意事项;配合元台子乡政府联防联控,在基地入口处设置检查站;严格执行进出人员测量体温、登记工作……”自从人到了基地,刘刚就一直在忙碌着这些小事,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事。
党员志愿服务队
为加强家属区这一防控难点,所党委发出了成立家属区消毒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号召,各党支部紧急动员,书记、支委走在前做表率,广大党员挺身而出,短短2个小时,24名党员主动报名。志愿队自费购买了消毒液,部分课题组主动提供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防护用品。
志愿队的成员背上25公斤重的消毒水,对每栋楼的走廊进行细致喷洒,不留一个死角,不放过一个角落。居民们看着身着防护服、口罩、帽子的服务队,认不出谁是谁,只看见寒冷的天气里,汗水浸湿的后背……
求实创新,追求卓越。随着农时的到来,更多的果树所人将加入逆行的队伍,并在逆行中收获更强大的自己。
“兴城非常美,是做科研的好地方”。2019年到任的曹永生所长感慨的说,“心有光芒和善良,必有远方和回报,脚下也会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