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进事迹

棉虫组女生的三篇日记

发布时间:2020-02-20    来源:植保所    作者: 点击数:

2月8日 元宵节 星期六 晴

  今天是元宵节,但是村里没有一点过节的气氛,“少吃一顿饭,亲情不会断。聚一起吃饭,给社会添乱”,我们有才华的村书记还自编了顺口溜。村口24小时值班,每天都进行区域消毒,村民都安静地呆在家里,把喜事也全部取消了,村里还发起了自愿捐钱捐物活动。

  今天在网站上看到了所里的新闻,领导们都在忙碌疫情的防控,以前不大关注这类新闻,总感觉与自己关系不大,但现在每天都在期待所里又登出什么新消息,大概是我想念所里的一草一木,希望回到从前早出晚归的科研生活。

  瞄了一眼疫情,全国累计确诊34663例,724人去世,数字背后是多少家庭的眼泪。手机又弹出一条新闻,是武汉急救中心的门口展板上的一张张党员请战书,李文亮医生、宋英杰医生和无数白衣天使们用生命守护着我们。心中忍不住心潮起伏、热泪盈眶。原本因为假期延长带来的小确幸荡然无存,这不是假期,这分明是一场战役。

 

2月11日 星期二 阴

  今天又是闭关学习的一天,为了防止时差混乱,我们听老师的话,在周一到周五都按照工作日抓紧学习,到了周末就稍微放松一下。我们老师是80后,他每天都把院里所里的最新精神传达给我们,还为毕业生组织线上视频会,微信邮件也是有求必应。我们也会经常转发一些自己觉得不错的科普资料,这大概就是亦师亦友的感觉。

  下午,文献读到头大的我翻起学校发的《农科英才》,里面讲到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棉铃虫在黄河和长江流域连年暴发成灾,仅1992年就殃及2192万公顷农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亿元。我爸说过,我们家当时就种过棉花,但是虫子特别多,甚至老弱妇孺一起上阵用手捉虫,人们冒着酷暑反复打药,有的中暑有的中毒。最终,是我们棉虫组的老师们刻苦攻关,通过综合防控的手段控制了虫灾。

  最近,关于新冠肺炎的文章发的特别多,我想现在科研工作者们一定也像当年我们棉虫组的老师一样,心急如焚、争分夺秒地埋头攻关,我相信他们,我相信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

 

2月13日 星期四 多云

  今天看到一条好消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成功制备出了用于临床治疗的特免血浆,并已经投入临床救治重症患者。这意味着在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物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康复者血液中的综合抗体大幅降低病死率。

  这让我一下联想到我们所正在攻关的草地贪夜蛾,这一外来物种2019年入侵我国26个省份,它具有能吃、能生、能飞的三大超级特性,在我国既缺乏天敌,也无登记农药可用,再加上今年是暖冬,这种“幺蛾子”极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我们所的老师和同学都在为一触即发的人虫大战全力攻关,我每天都能在朋友圈或者课题组的工作群看到大家的付出与成果。

  汤印师兄、赵胜园师兄、何莉梅师姐、李宏梦师姐和高祖鹏师兄放弃春节假期,日以继夜地监测草地贪夜蛾的动向,并开展草地贪夜蛾的试验和研究。郭井菲老师从年三十至今一直坚守岗位,第一时间验证国外掌握的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技术。

         

 

  相比之下,我真恨不得马上赶到廊坊基地去,但师兄师姐总说我还小,让我在家安心打好基础,但我知道他们是爱护我,我更知道是自己的力量还不够。

  叮咚!又一条好消息在微信群爆炸了,是崔丽老师筛选出了在室内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效果的药剂组合,准备去广西、云南进行田间试验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真庆幸自己能够投身农业科研事业,我坚信,不管是新冠肺炎还是草地贪夜蛾,抑或是将来的未知灾难,最终都会被我们用科技的力量彻底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