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农业科学家】为“甜蜜”事业甘愿吃苦的韩胜明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在脱贫攻坚工作处于决战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典型人物和案例的总结宣传,机关党委联合成果转化局以2019年度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基础,推出“村里来了农业科学家”系列宣传报道。
马兰村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镇西部的太行山区,这里曾是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革命老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8%,被誉为深山老峪的“香格里拉”,非常适合发展蜜蜂产业。但这里的养蜂技术和生产模式相对落后,蜂群群势普遍偏弱,急需技术和条件上的支持。2018年5月,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的韩胜明来到村里,临近退休的他没有选择颐养天年,而是毅然投身扶贫一线吃更多的苦,操更多的心,挑更重的担。
立体帮扶 埋头苦干建产业
北方蜜蜂如何越冬一直是让蜂农头疼的难题。每到繁殖期、流蜜期、越冬期之前,蜂农就犯了愁,“韩老师,我们听说隔壁镇的蜂场去年冬天死了很多蜜蜂,他们今年赚的钱比去年少很多,现在马上就要入冬了,我们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呢?”韩胜明的手机里全是蜂农的求助信息。“冬天的问题要从秋天就开始解决。”中秋佳节,韩胜明的儿子回家团聚,可是爸爸却不在家。“你爸又到马兰村讲课去啦!肯定过完节才能回来了!”
中秋节在马兰村举办养蜂技术培训班
“增收脱贫的关键是推广良种化、标准化的饲养技术,现在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40余户村民专业养蜂,蜂群数量超过1800群,年产优质蜂蜜100余吨。”韩胜明提起蜜蜂就滔滔不绝,“优良品种是实现优质高产的关键!”为了多育蜂王,韩胜明在科研之余加班加点“伺候”蜂王,以解决贫困户对良种蜂王的需求。
针对蜜蜂产业丰产不丰收的现状,韩胜明和团队聚焦以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为重点,协助地方政府建造现代化的蜂蜜加工产业园。“咱们这个项目总投资450万元,设计产能1500吨/年。”韩胜明骄傲的说,“目前厂房建设、设备安装调试和工人的技术培训已经全部完成,预计6月份可以正式投产。”
即将投产的蜂蜜加工流水线
授业解惑 不辞劳苦助脱贫
研究了大半辈子蜜蜂,韩胜明掌握了一身养蜂本领。投身科技扶贫工作后,他把平生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蜂农们。三年来,他先后赴河北、陕西、山西、北京等地举办技术培训30余场次,现场指导10余次。每次培训时,韩胜明总是喜欢用权威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告诉蜂农怎么做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在韩胜明的努力下,强群成熟蜂蜜生产、蜂群四季管理、疾病防控、蜂王培育等一项项先进的实用技术将贫困山区的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成熟蜂蜜浓度高、耐储存,抑菌、抗氧化等功效好,市场价格远高于普通稀蜜。”韩胜明的“强群成熟蜂蜜生产技术”收获了2019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这项技术可以生产更多成熟蜜,还能解决不成熟蜂蜜的发酵问题,蜂农就可以全年自主零售自产成熟蜜,总体经济效益可以提升30%以上。”
“您好!我是中国农科院蜜蜂所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韩胜明总是喜欢这样自我介绍,但他出色的专业能力却让他无法保持低调。一次扶贫考察中,地方政府计划在一个地级区新增20万群中蜂进行养蜂扶贫,但韩胜明等专家进行了一周的调研后,认为该地区蜜源植物资源虽然丰富可分布并不平衡,不足以承载这20万群中蜂,建议再作考虑,并提供了可行方案。最终当地政府采纳了意见,事后证明,这个决策避免了一次远超自身蜜源植物资源承受能力的盲目投资。
现场指导蜂农更换蜂王
不忘初心 含辛茹苦为“三农”
早在1997年,韩胜明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所里是名副其实的老大哥。但在他看来,资历深不仅不是他放松的资本,更像是他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现在的年轻人缺少实践经验,容易闭门造车,科研成果不能应用于生产。”韩胜明经常带领支部的年轻人下乡参加科技帮扶, “我们不能光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论文是要写在田间和大山里的,一定要与一线蜂农多沟通。”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蜂产业造成严重影响,大批蜂农因为交通阻断,无法专场导致蜜蜂大量死亡。韩胜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第一时间撰写发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南繁蜂群的管理》,为云南、广西等地的蜂农提出解决方案,并依托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等平台为蜂农进行网络授课。
疫情期间现场指导蜂场育王工作
疫情稍有好转,韩胜明马上赴密云育种蜂场为30余名蜂农提供育王和更换蜂王等专业技术,帮助蜂农成功培育高产蜂王浆蜂王800多只,蜂王浆产量大幅提升,增收效果显著。“有了中国农科院技术支持,我们就可以大胆发展蜂产业!”郝家台村支部书记激动的说,“既帮我们提高了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又为我们密云农业提供了授粉的强支撑,我们密云的农产品都离不开韩研究员的帮助!”
去年,郝家台村的蜂农们坚持要给韩胜明送锦旗,他想了想,对大家说:“这都是组织的功劳,要谢就谢我们党支部吧!”
密云郝家台村党支部赠送的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