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进事迹

一项紧急的质检任务

发布时间:2020-03-09    来源:果树所    作者: 点击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果树所果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根据农业农村部的部署,参加并承担了部分省区的果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任务。

冲锋在前的课题组长徐国锋

  “电话、微信、QQ、电子邮件都用上了,只要能表达清楚就是好办法”,由于不能亲自去目的地采集样品,徐国锋只能靠远程指导,一遍遍地与样品单位沟通采样前的准备工作,取样点的选取,取样时间……。他说,“各种采集事项都要交代清楚,才能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徐国锋博士是质量检测课题组组长。接到检测任务后,他第一时间制订了实施方案,并在线上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研讨,对检测工作进行了分工。“防疫期间,每天只能有1~2人来到实验室作业,但仪器的操作、样品的前期处理等都需大量人员,不过大家的热情都很高,即使一个人顶三个人用,每天也都是从早8点到晚上21点,机器不停,人员不断。”

  让徐国锋没想到的是,平时正常的果品检测流程,因为疫情影响,实施起来竟然寸步难行。除了不能亲自去取样,疫情防控期间,大多数快递公司停运,样品寄不到,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也就成了天方夜谭。而且果品的保鲜期很短,短时间内联系到愿意配合的快递公司难上加难。徐国峰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他经常一边用手机联系快递公司,一边在电脑上查询样品运输路线。功夫不负有心人,样品及时送达了。为了减少大家外出的机会,他第一个到指定地点把样品取回,搬回了实验室,还对每台仪器设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像色谱柱是否老化、水电是否安全、设备能否运行,这都是检测前必须要检查的,我先帮大家检查好了,开工就方便了。”终于,经过20余天的努力,在整个团队成员不分昼夜的奋战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检测任务,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检测室的“老人”李静

  李静副研究员是质量检测创新团队的骨干成员,更是果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的“老人”。“我从事质量检测工作已经20多年了,每一台仪器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它们有啥脾气和本领我都知道”。为保证此次检测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她每天早上不到7点就从家里出来了,按照疫情防控组指定的路线出行,并经过多次测温才能进入实验室。她笑着说:“每天出门都要过五关斩六将,来一趟实验室不容易,更得拿出火眼金睛的气势对待每一个样品。”在完成检测任务的基础上,李静和同事又抽检了水果样品40份,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或行业标准方法对69个参数进行了检测和判定。拿到结果,她终于松了口气,“此次抽检到的水果样品均合格,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了。”

  对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色谱柱进行冲洗、清洗离子源、更换分子涡轮泵的机油和流动相容器瓶、开机调试仪器……新的一天,李静又开始和她的“孩子们”展开了繁忙的工作。

 

有为青年沈友明

  “85”后青年职工沈友明,平时爱动脑,肯钻研,时常研究出一些新点子,提高工作效率,被大家称为“有为青年”。今年受疫情影响他未能回老家过春节,但他充分利用居家办公的时间,又琢磨出了新点子。

  “当前的果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已经很先进,但还可以更完美一点”,他查阅了大量文献,再结合实际的操作实践,确立了“以苹果为主要研究对象,营养、品质、安全三位一体的研究思路”。他说,“这种模式以兼顾营养、品质和安全为目标,可以筛选、构建出最佳检测模式”。

  检测任务下达后,他便主动请缨来到实验室,将自己构建的检测模式与常规检测模式进行了有机结合,为高标准完成任务节约了大量时间,大大减轻了团队的压力。同事们纷纷为这位“有为”青年点赞,他不光帮大家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主动帮他人承担了许多到岗任务。沈友明说:“自己的想法发挥了作用,就没白动脑子。”

  正是有了像徐国锋、李静、沈友明这种爱岗敬业、积极探索、不怕吃苦的人,果树所的明天才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