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农民日报]好品种、新模式助推甘肃棉花产业迈向优质优价

发布时间:2025-10-10 |来源: 农民日报|作者:李丽颖
字体 小 中 大

10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联合新疆农业科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在甘肃省敦煌市组织召开早熟抗病棉花新种质创制与中棉113“一厂一品”关键技术集成项目现场观摩会,集中展示了项目参与单位在早熟抗病棉花新种质创制方面取得的关键进展,为“一厂一品”模式的推行提供了重要的品种与技术支撑。

6da3e6fb-2059-411c-b120-75ab32a27c21.jpg

早熟抗病棉花新种质创制与中棉113“一厂一品”关键技术集成项目现场观摩会

观摩会期间,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中棉113、陇棉16号的田间表现及配套技术应用效果,并就“一厂一品”闭环管理、品牌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敦煌德耀棉花加工有限公司总经理祁兴基表示,实行单一品种专收专轧后,皮棉质量一致性明显提高,销售价格较混收混轧方式每吨增收1600元左右,真正体现了优质优价。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推动单一品种种植、专收专轧和定向产销对接,有助于打造中国棉花品牌、增强产业话语权,也是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突破外部贸易壁垒的有益探索。

据介绍,甘肃省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内陆区,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是我国高品质棉花生产的优势区域之一。河西走廊植棉区作为西北内陆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紧邻新疆棉花主产区,不仅是国家种植业规划中明确支持扩大棉花种植的区域,更是应对市场波动、增强国内棉花供给韧性的重要战略补充。近年来,甘肃省正积极探索“一厂一品”订单生产模式,推动产业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一厂一品”模式即在一个轧花厂区范围内,统一推广种植一个优良品种,实行专品种收购,并与下游纺织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实现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全链条品质控制,有助于解决传统棉花种植中因品种混杂、混收混轧所造成的纤维品质不一、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是推动我国棉花产业提质增效、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该模式通过单一品种规模化种植与专收专轧,有望显著改善原棉的一致性与可纺性,为纺织企业提供更加稳定、优质的原料来源。

作为实践“一厂一品”模式的重要载体,棉花新品种中棉113以其早熟、优质、高产的特性脱颖而出。该品种在西北内陆棉区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纤维品质主要指标稳定达到“双30”以上标准,深受加工和纺织企业认可。依托中棉所技术优势,中棉113集成“宽早优”栽培模式、节水灌溉、绿色防控及质量追溯等关键技术,实现了生产环节的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据统计,近三年中棉113推广面积稳居全国常规棉主栽品种前三,连续三年(2022年-2024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品种,并自2022年起连续四年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主导品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曹永生表示,“一厂一品”模式是推动棉花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创新,通过单一品种规模化种植和专收专轧,有助于解决传统生产中品质不均的难题。他强调,未来棉花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向是“优质”,要紧紧围绕品质提升这一主线,在国内重点解决好棉花品质和一致性问题,持续完善从生产到加工的全链条品质管控机制。同时,必须紧跟国家战略部署,不仅要立足西北内陆棉区,而且要统筹全国各棉区的协同发展,更要有全球视野,着眼全球布局优化我国农产品供给体系,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习近平就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向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致贺电
    2025-10-10
  • [农民日报]ARC生物耦合技术助力盐碱地大豆增产
    2025-10-10
  • [农民日报]一体化绿色技术破解玉米穗腐病防控难题
    2025-10-10
  • 中国农业科学院智能烘干技术装备助力黄淮地区抢烘减损护粮安
    2025-10-09
  • [科技日报]ARC生物耦合技术助力盐碱地大豆增产
    2025-10-09
  • [科技日报]高油高产大豆“中黄219”促黄淮海地区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
    2025-10-09
  • [农民日报]“通辽样板”走出玉米密植高产新路
    2025-10-09
  • 习近平将出席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2025-10-09
  • [工人日报]溶解性生物炭对线虫的双重效应获揭示
    2025-10-09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北京的树
    2025-10-09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