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高效安全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1-06-2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高效安全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主任:齐学斌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黄修桥。
科研条件
实验室现有固定在编人员23人、固定非在编17人。在编人员中研究人员29人,技术人员9人,管理人员2人。高级研究人员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2人,占固定在编人员的52.5%,其中研究员8人,博士生导师4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10人。另外,实验室聘请客座人员8人,分别为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实验室人员组成结构、年龄层次合理,既有老一辈著名专家,也有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中青年科学家,还有一批具有创新才能和开拓精神的青年才俊,每年还接纳招收博士、硕士毕业生,补充科研队伍后备力量。
实验室与以色列、英国、美国、丹麦等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5年来承担国际合作项目4项。目前,实验室已形成了一支多学科交叉,国内外相结合,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为主,富有朝气和创新能力的学术队伍。
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办法,具体包括科研管理、实验室管理、成果管理、经费管理、安全制度条例、开放基金评审制度和操作方法、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奖励制度等,使各项各类人员职责任务明确,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保证了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拥有室内实验室370平方米,包括样品储藏室、土样风干室、样品处理室、消煮室、常规分析室、原子吸收实验室、气相色谱实验室、液相实验室、人工气候室等。拥有各类仪器设备价值500余万元,其中流动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多参数水质仪、叶绿素仪、根系生态监测系统等5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23台套(总价值380余万元)。此外,拥有作物需水量试验场、地中渗透仪观测场、高标准温室、大型蒸渗仪等野外科研设施,总面积约43000平方米,实验设施与仪器设备完全能够满足实验工作需要。
自2006年以来,实验室围绕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劣质水农业安全利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先后申请到国家863计划子课题3项、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项目1项、欧盟第六框架国际合作项目1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课题1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1项及子课题2项、人事部留学基金课题2项、科技部成果转化课题1项、中国农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3项、水资源论证项目10余项,合同经费1500余万元,保证了科研队伍的稳定和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
研究方向
根据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设立以下研究方向:(1)作物与水分关系与高效用水技术,主要从事作物需水机理、需水规律及高效用水技术的研究。(2)区域农业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调控, 主要开展水资源评价与规划、水资源论证、灌区水质水量调控技术、地表水与地下水优化配置理论与方法等。(3)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 主要开展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地下水管理模型、地下水动态监测预报、地下水人工补源技术、地下水承载能力分析、井灌区农业高效用水技术等。(4)再生水(中水、养殖废水)农业安全利用,主要开展再生水灌溉系统规划、再生水灌溉系统选型、再生水安全灌溉技术与灌溉制度、农田污染物转化运移机理、再生水灌溉环境影响评价。(5)微咸水资源化利用,主要开展咸水(微咸水)安全灌溉模式、灌溉制度、水盐一体化调控技术等。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宏力大道(东)380号
邮政编码:453002
联系电话:0373-3393402
电子邮件:fxy0504@126.com
高效液相色谱仪
科研条件
实验室现有固定在编人员23人、固定非在编17人。在编人员中研究人员29人,技术人员9人,管理人员2人。高级研究人员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2人,占固定在编人员的52.5%,其中研究员8人,博士生导师4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10人。另外,实验室聘请客座人员8人,分别为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实验室人员组成结构、年龄层次合理,既有老一辈著名专家,也有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中青年科学家,还有一批具有创新才能和开拓精神的青年才俊,每年还接纳招收博士、硕士毕业生,补充科研队伍后备力量。
实验室与以色列、英国、美国、丹麦等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5年来承担国际合作项目4项。目前,实验室已形成了一支多学科交叉,国内外相结合,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为主,富有朝气和创新能力的学术队伍。
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办法,具体包括科研管理、实验室管理、成果管理、经费管理、安全制度条例、开放基金评审制度和操作方法、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奖励制度等,使各项各类人员职责任务明确,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保证了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拥有室内实验室370平方米,包括样品储藏室、土样风干室、样品处理室、消煮室、常规分析室、原子吸收实验室、气相色谱实验室、液相实验室、人工气候室等。拥有各类仪器设备价值500余万元,其中流动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多参数水质仪、叶绿素仪、根系生态监测系统等5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23台套(总价值380余万元)。此外,拥有作物需水量试验场、地中渗透仪观测场、高标准温室、大型蒸渗仪等野外科研设施,总面积约43000平方米,实验设施与仪器设备完全能够满足实验工作需要。
自2006年以来,实验室围绕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劣质水农业安全利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先后申请到国家863计划子课题3项、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项目1项、欧盟第六框架国际合作项目1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课题1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1项及子课题2项、人事部留学基金课题2项、科技部成果转化课题1项、中国农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3项、水资源论证项目10余项,合同经费1500余万元,保证了科研队伍的稳定和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
研究方向
根据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设立以下研究方向:(1)作物与水分关系与高效用水技术,主要从事作物需水机理、需水规律及高效用水技术的研究。(2)区域农业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调控, 主要开展水资源评价与规划、水资源论证、灌区水质水量调控技术、地表水与地下水优化配置理论与方法等。(3)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 主要开展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地下水管理模型、地下水动态监测预报、地下水人工补源技术、地下水承载能力分析、井灌区农业高效用水技术等。(4)再生水(中水、养殖废水)农业安全利用,主要开展再生水灌溉系统规划、再生水灌溉系统选型、再生水安全灌溉技术与灌溉制度、农田污染物转化运移机理、再生水灌溉环境影响评价。(5)微咸水资源化利用,主要开展咸水(微咸水)安全灌溉模式、灌溉制度、水盐一体化调控技术等。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宏力大道(东)380号
邮政编码:453002
联系电话:0373-3393402
电子邮件:fxy0504@126.com

高效液相色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