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
往期专题»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专家解读
王征南等:科技引领支撑饲料大国向饲料强国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作者:王征南 范润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2-02-21
农业部颁布的《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由饲料工业大国向饲料工业强国转变。2012年,是“十二五”的关键之年。在这关键之年的年初,中央发布了2012年1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主题,提出了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农业科研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对加快发展现代饲料工业,推进科技进步,保障养殖业发展,增强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学技术是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经过30多年的发展,“十一五”末我国工业饲料年总产量达1.62亿吨,连续6年过亿吨,是“十五”的1.5倍,年均增长率8.6%,是世界饲料生产大国。实践证明,在我国饲料工业的辉煌成绩中,饲料科技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我国饲料工业已经处于由饲料大国向饲料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饲料工业的发展已进入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新阶段。未来饲料工业的发展出路在科技,潜力在科技,希望在科技。
科技创新为现代饲料工业发展提供支撑。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在饲料生产中,我国豆粕生产主要依靠进口大豆。2009年,在我国作为能量饲料的玉米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今后进口依赖程度将上升。尽管面临饲料资源方面的压力,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总体上我国饲料转化率仍然偏低,因而造成饲料资源的严重浪费。在此情况下,我国饲料工业发展将以科技创新实现开辟新的饲料资源,同时提高现有饲料资源的利用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对工资待遇、福利、社会保障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加上劳务输出地区经济发展的加快,本乡本土就可以吸收更多的劳动力。目前,许多饲料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饲料企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进行转型升级,提高利润,以解决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化解“招工难”问题。
2012年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的促进劳动过程机械化,对改善饲料生产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加快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从今年开始,我国饲料行业将推广配合饲料散装运输与储存利用。散装饲料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推动饲料散装化不仅仅是饲料包装方式的改变,无需包装,而且是流通方式、饲料生产方式的一场革命。散装饲料的使用可以节省劳动力,促进饲料生产效率的提高,实现更广泛意义的“节材”。散装饲料在罐体内密封输送,减少损失,避免污染,保证质量。饲料生产企业与养殖企业施行“厂场对接”低成本产销模式,将会降低包装和销售中间环节费用,实现节能减排,进行循环经济发展。通过产品包装形式的改变、采用专业化和高效的流通方式,实现饲料散装化无疑是推动畜牧饲料农业产业化的一个有力“抓手”。当然,在具体的实施中,还需许多工作进一步细化与落实,如大力宣传推广、不断提升技术、完善政策措施等。如果政府通过专项资金引导,带动形成一条专业化的散装饲料产、运、储、用等环节构成的产业和技术链,饲料产业将真正迈入大工业时代。
2012年中央1号文件,为我国饲料行业的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无论是饲料科研单位,还是饲料生产企业都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把握难得的重大机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进步提升行业实力,加快实现由饲料大国向饲料强国的转变。
科学技术是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经过30多年的发展,“十一五”末我国工业饲料年总产量达1.62亿吨,连续6年过亿吨,是“十五”的1.5倍,年均增长率8.6%,是世界饲料生产大国。实践证明,在我国饲料工业的辉煌成绩中,饲料科技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我国饲料工业已经处于由饲料大国向饲料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饲料工业的发展已进入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新阶段。未来饲料工业的发展出路在科技,潜力在科技,希望在科技。
科技创新为现代饲料工业发展提供支撑。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在饲料生产中,我国豆粕生产主要依靠进口大豆。2009年,在我国作为能量饲料的玉米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今后进口依赖程度将上升。尽管面临饲料资源方面的压力,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总体上我国饲料转化率仍然偏低,因而造成饲料资源的严重浪费。在此情况下,我国饲料工业发展将以科技创新实现开辟新的饲料资源,同时提高现有饲料资源的利用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对工资待遇、福利、社会保障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加上劳务输出地区经济发展的加快,本乡本土就可以吸收更多的劳动力。目前,许多饲料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饲料企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进行转型升级,提高利润,以解决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化解“招工难”问题。
2012年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的促进劳动过程机械化,对改善饲料生产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加快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从今年开始,我国饲料行业将推广配合饲料散装运输与储存利用。散装饲料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推动饲料散装化不仅仅是饲料包装方式的改变,无需包装,而且是流通方式、饲料生产方式的一场革命。散装饲料的使用可以节省劳动力,促进饲料生产效率的提高,实现更广泛意义的“节材”。散装饲料在罐体内密封输送,减少损失,避免污染,保证质量。饲料生产企业与养殖企业施行“厂场对接”低成本产销模式,将会降低包装和销售中间环节费用,实现节能减排,进行循环经济发展。通过产品包装形式的改变、采用专业化和高效的流通方式,实现饲料散装化无疑是推动畜牧饲料农业产业化的一个有力“抓手”。当然,在具体的实施中,还需许多工作进一步细化与落实,如大力宣传推广、不断提升技术、完善政策措施等。如果政府通过专项资金引导,带动形成一条专业化的散装饲料产、运、储、用等环节构成的产业和技术链,饲料产业将真正迈入大工业时代。
2012年中央1号文件,为我国饲料行业的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无论是饲料科研单位,还是饲料生产企业都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把握难得的重大机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进步提升行业实力,加快实现由饲料大国向饲料强国的转变。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王征南 范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