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
往期专题»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所长建言
李明等:创新机制 支撑产业 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作者:李明 袁学志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2-02-2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们膳食结构提高国民体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由传统的家庭副业发展成为农村的支柱产业。在饲料资源紧缺、生产方式落后、生态环境制约、防疫形势严峻的条件下,我国畜牧业发展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畜牧科技充分发挥了支撑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作为畜牧科技的“国家队”,我们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在感受从事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光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引领全国畜牧业科技事业发展和支撑畜牧业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围绕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和产业需求,既要“顶天”,也要“立地”,大力创建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一、提升科技推广服务能力,支撑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畜产品消费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防控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面临严峻挑战,生产方式迫切需要加快变革,对畜牧科技的要求明显提高,对畜牧科技的依赖明显增强。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畜牧科技的总体水平仍然不够高,突出表现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仍然比较薄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仍然偏低,与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畜牧科技的要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我所先后承担了奶牛(草食动物)和生猪科技入户工程部级专家组牵头单位等科技推广任务,有17名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联系50多家试验站开展技术创新和试验示范,在探索解决科技推广“最后一道坎”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得成绩。在实践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畜牧科技推广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畜牧技术集成配套不够,“傻瓜”技术不多,一些制约畜牧生产的关键技术还没有突破;二是畜牧推广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机制不活、素质不高、保障不足等问题仍然突出;三是机制不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尚未建立,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推广属于“副业”,又没工作经费,积极性不高。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强化服务“三农”职责,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我所作为畜牧科技创新的“国家队”,服务产业需求,加快科技推广,是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下一步我所将以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为手段,大力推进畜牧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支撑服务畜牧产业发展。一是要围绕国家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目标和需求,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组装集成和示范推广,形成养殖户“学得会、能致富”的畜牧新技术、新成果;二是要加强畜牧推广体系建设的宏观战略和调研,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研究所的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工作跨越发展提供思想保证;三是要加强机制创新,鼓励、支持、引导科研人员承担科技推广项目,把科技推广服务绩效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考核,探索推行推广型研究员制度。四要配套一定的工作经费,依托专家大院、所县共建、科技入户等服务模式,鼓励科研人员深入畜牧业生产第一线,示范推广科研成果,切实解决养殖户的实际问题。
二、完善试验示范基地,保障科技创新工作顺利开展
科研试验示范基地是畜牧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担负着培育优良新品种、集成养殖新技术、示范推广新成果的重要责任。 “十一五”以来,在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的支持下,我所试验示范基地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对科技平台支撑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但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畜牧科技创新“国家队”的平台支撑能力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由于资金相对短缺,各基地建设起点不高,建设标准较低,基地配套设施滞后;作为我所主要科研基地的昌平马池口基地,功能布局不尽合理,同时随着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的建设,进一步发展受到很多局限;现有科研畜禽养殖场小而全,规模普遍较小,示范作用不强;与地方科研院所共建科研试验示范基地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良性发展机制尚未建立。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按照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的要求,增加涉农领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数量,支持部门开放实验室和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我所将紧抓历史机遇,大力加强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按照“服务产业需求,满足科研需要,提高建设标准,实现平台共享”的原则,建立完善试验示范基地体系,推进畜牧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为支撑现代畜牧业发展、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一要加强调研,尽快编制具有前瞻性、保持国内领先的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发展规划;二要强化现有基地的管理,保证其高效运转,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新建高标准、综合性科研试验示范基地,满足研究所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工作的需要;三是与各级地方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试验示范基地,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地方畜牧业。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作为畜牧科技的“国家队”,我们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在感受从事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光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引领全国畜牧业科技事业发展和支撑畜牧业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围绕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和产业需求,既要“顶天”,也要“立地”,大力创建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一、提升科技推广服务能力,支撑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畜产品消费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防控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面临严峻挑战,生产方式迫切需要加快变革,对畜牧科技的要求明显提高,对畜牧科技的依赖明显增强。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畜牧科技的总体水平仍然不够高,突出表现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仍然比较薄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仍然偏低,与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畜牧科技的要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我所先后承担了奶牛(草食动物)和生猪科技入户工程部级专家组牵头单位等科技推广任务,有17名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联系50多家试验站开展技术创新和试验示范,在探索解决科技推广“最后一道坎”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得成绩。在实践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畜牧科技推广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畜牧技术集成配套不够,“傻瓜”技术不多,一些制约畜牧生产的关键技术还没有突破;二是畜牧推广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机制不活、素质不高、保障不足等问题仍然突出;三是机制不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尚未建立,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推广属于“副业”,又没工作经费,积极性不高。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强化服务“三农”职责,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我所作为畜牧科技创新的“国家队”,服务产业需求,加快科技推广,是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下一步我所将以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为手段,大力推进畜牧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支撑服务畜牧产业发展。一是要围绕国家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目标和需求,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组装集成和示范推广,形成养殖户“学得会、能致富”的畜牧新技术、新成果;二是要加强畜牧推广体系建设的宏观战略和调研,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研究所的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工作跨越发展提供思想保证;三是要加强机制创新,鼓励、支持、引导科研人员承担科技推广项目,把科技推广服务绩效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考核,探索推行推广型研究员制度。四要配套一定的工作经费,依托专家大院、所县共建、科技入户等服务模式,鼓励科研人员深入畜牧业生产第一线,示范推广科研成果,切实解决养殖户的实际问题。
二、完善试验示范基地,保障科技创新工作顺利开展
科研试验示范基地是畜牧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担负着培育优良新品种、集成养殖新技术、示范推广新成果的重要责任。 “十一五”以来,在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的支持下,我所试验示范基地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对科技平台支撑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但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畜牧科技创新“国家队”的平台支撑能力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由于资金相对短缺,各基地建设起点不高,建设标准较低,基地配套设施滞后;作为我所主要科研基地的昌平马池口基地,功能布局不尽合理,同时随着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的建设,进一步发展受到很多局限;现有科研畜禽养殖场小而全,规模普遍较小,示范作用不强;与地方科研院所共建科研试验示范基地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良性发展机制尚未建立。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按照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的要求,增加涉农领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数量,支持部门开放实验室和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我所将紧抓历史机遇,大力加强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按照“服务产业需求,满足科研需要,提高建设标准,实现平台共享”的原则,建立完善试验示范基地体系,推进畜牧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为支撑现代畜牧业发展、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一要加强调研,尽快编制具有前瞻性、保持国内领先的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发展规划;二要强化现有基地的管理,保证其高效运转,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新建高标准、综合性科研试验示范基地,满足研究所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工作的需要;三是与各级地方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试验示范基地,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地方畜牧业。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李明所长 袁学志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