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
往期专题»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所长建言
王汉中:加强自主创新,推动我国油料产业新的跨越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作者:王汉中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2-02-14
2012年是国家农业科技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全社会对农业科技寄予厚望。
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为人们提供赖以生存的碳水化合物、油脂和蛋白质三大类主要营养物质。油料作物是食用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因此油料生产在国家食物安全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然而,我国油料产业发展面临国际竞争和技术制约的双重压力。油料单位面积产油量和效益偏低、生产技术落后,制约了我国油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了农民种植油料作物的积极性。大豆和食用植物油进口量连年增长,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已下降到35%左右;油菜、花生、大豆等主要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还在下滑,严重威胁着国家的食用油供给安全。当前,我国耕地资源减少、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村劳动力短缺,依靠科技进步来大幅度提高油料作物单位面积产油量和生产效率,是提高我国油料产业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植物油供给安全的唯一出路。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我国油料产业新的跨越
作为油料科研的国家队,我们肩负着科技兴油的历史重任,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抓住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的历史机遇,加强自主创新,大力实施“顶天立地”战略,推动我国油料产业跨越式发展,为维护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做出历史性贡献。要以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为目标,以高含油量、高产、多抗(抗病、抗倒、抗裂角等)、营养高效的油料新品种和机械化、轻简化等高效生产技术以及防灾减灾等稳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为己任,力争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使油菜单位面积产油量在现有基础上增长70%左右,其中含油量的提高贡献25个百分点左右,单产增加贡献45个百分点左右,并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届时,我国食用油供给对外依存度将有所降低,油料产业国际竞争力将大大增强。
目前,油料所已在油菜、芝麻等油料基因组测序和重要性状功能基因发掘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跨入国际领先行列,培育出了集超高含油量(49%以上)、抗菌核病、抗倒伏、抗裂角于一体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双低高产油菜新品种中双11号,研制出了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等农艺农机配套技术,拉开了我国油料生产新跨越的序幕。我们将借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的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早日实现我国油料生产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为人们提供赖以生存的碳水化合物、油脂和蛋白质三大类主要营养物质。油料作物是食用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因此油料生产在国家食物安全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然而,我国油料产业发展面临国际竞争和技术制约的双重压力。油料单位面积产油量和效益偏低、生产技术落后,制约了我国油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了农民种植油料作物的积极性。大豆和食用植物油进口量连年增长,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已下降到35%左右;油菜、花生、大豆等主要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还在下滑,严重威胁着国家的食用油供给安全。当前,我国耕地资源减少、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村劳动力短缺,依靠科技进步来大幅度提高油料作物单位面积产油量和生产效率,是提高我国油料产业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植物油供给安全的唯一出路。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我国油料产业新的跨越
作为油料科研的国家队,我们肩负着科技兴油的历史重任,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抓住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的历史机遇,加强自主创新,大力实施“顶天立地”战略,推动我国油料产业跨越式发展,为维护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做出历史性贡献。要以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为目标,以高含油量、高产、多抗(抗病、抗倒、抗裂角等)、营养高效的油料新品种和机械化、轻简化等高效生产技术以及防灾减灾等稳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为己任,力争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使油菜单位面积产油量在现有基础上增长70%左右,其中含油量的提高贡献25个百分点左右,单产增加贡献45个百分点左右,并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届时,我国食用油供给对外依存度将有所降低,油料产业国际竞争力将大大增强。
目前,油料所已在油菜、芝麻等油料基因组测序和重要性状功能基因发掘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跨入国际领先行列,培育出了集超高含油量(49%以上)、抗菌核病、抗倒伏、抗裂角于一体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双低高产油菜新品种中双11号,研制出了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等农艺农机配套技术,拉开了我国油料生产新跨越的序幕。我们将借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的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早日实现我国油料生产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 王汉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