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中麦175”在黄土高原亩产超千斤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2014年07月01日
作者:黄明明
发布时间:2014-07-01
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陕西和甘肃两地的“中麦175”现场观摩会上了解到,两省交界的7个县小麦亩产超千斤已并不新鲜,不少地块的产量甚至超过京津一带的水浇地。该品种过去三年在当地经受了“旱、涝、病虫害”等不同气候的考验,具备高产、抗倒伏、抗条锈病,且面条和馒头品质好等特点。
在陕西永寿县组织的实打验收显示,“中麦175”百亩方平均亩产587公斤。即使在平凉地区的泾川、镇原、灵台及崇信县种植的1万多亩“中麦175”,不管是地膜种植还是露地种植,产量都在千斤上下,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30%以上。除去“天帮忙”雨水多的原因,这个变化还应归功于高产节水抗病小麦新品种“中麦175”的引进与推广。
据了解,在甘肃平凉地区,2012年为丰水年,在地膜条件下“中麦175”亩产445公斤,比当地引进种植多年的品种“长6359”增产17%以上。在2013年极端干旱条件下,全膜覆土示范田种植的100亩“中麦175”仍然大丰收,平均产量406公斤。2014年平凉地区出现了春季罕见的降雪、降温、大风、霜冻极端天气,后期条锈病和白粉病又大范围发生,当地主要品种都预计减产一至三成,唯有“中麦175”出现了不少大面积亩产超千斤的地块。
据悉,“中麦17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目前已通过北部冬麦区和黄淮旱肥地两次国家审定及北京、山西、河北、甘肃和青海5省市品种审定,是北部冬麦区国家区试对照品种,并连续四年为北部冬麦区第一大品种。
在陕西永寿县组织的实打验收显示,“中麦175”百亩方平均亩产587公斤。即使在平凉地区的泾川、镇原、灵台及崇信县种植的1万多亩“中麦175”,不管是地膜种植还是露地种植,产量都在千斤上下,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30%以上。除去“天帮忙”雨水多的原因,这个变化还应归功于高产节水抗病小麦新品种“中麦175”的引进与推广。
据了解,在甘肃平凉地区,2012年为丰水年,在地膜条件下“中麦175”亩产445公斤,比当地引进种植多年的品种“长6359”增产17%以上。在2013年极端干旱条件下,全膜覆土示范田种植的100亩“中麦175”仍然大丰收,平均产量406公斤。2014年平凉地区出现了春季罕见的降雪、降温、大风、霜冻极端天气,后期条锈病和白粉病又大范围发生,当地主要品种都预计减产一至三成,唯有“中麦175”出现了不少大面积亩产超千斤的地块。
据悉,“中麦17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目前已通过北部冬麦区和黄淮旱肥地两次国家审定及北京、山西、河北、甘肃和青海5省市品种审定,是北部冬麦区国家区试对照品种,并连续四年为北部冬麦区第一大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