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素及其衍生化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创制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20-06-18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张春晖,张德权,李侠,贾伟,王金枝,金凤,张相生,胡金保,杨坤范,杜桂红,穆国锋,姜本平,董宪兵,孙红梅,陈旭华
- 起 止 时 间 :2009年5月—2014年 7 月
- 获 奖 情 况 :201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奖杰出创新奖
- 内 容 提 要 :
我国畜禽骨副产物年产量高达1,200多万吨,占世界产量的1/3,但我国骨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不足5%,核心技术装备缺乏,高值化产品少,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严重。针对以上骨副产物加工业面临的共性问题,重点开展了骨源食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研制出骨素及其衍生化产品,实现了“技术-装备-产品-标准-推广”一体化集成突破,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成果阐明了骨胶原蛋白热解螺旋与骨素组合梯度酶解机制,建立了以畜禽物种为单位的骨胶原蛋白测定方法;突破了热压高效抽提与“增鲜抑苦”组合酶解、酶膜偶联-真空节能浓缩、美拉德反应风味增益技术;自主研制了仿生“啮齿”破骨、热压抽提、节能浓缩装置及多功能酶解反应釜等骨素及其衍生化产品加工核心装备,提升了装备的标准化、自动化水平;突破了骨素及其衍生化产品的联产技术,研制出骨素、骨油、呈味肽基料等6大类符合市场需求、高附加值系列创新产品,建立了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了骨素及其衍生化产品加工技术体系和产业模式。
成果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0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6项,成果鉴定1项,制定标准5项,发表学术论文28篇,出版专著1部。成果形成期内先后在北京、河南、山东、内蒙古等地建立骨加工生产线20余条,累计加工处理动物骨40万吨,直接经济效益12.79亿元,累计间接经济效益70多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00多个,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对提升我国骨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