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害虫与天敌的互作关系及生态调控技术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5-04-04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韩宝瑜,崔林,董文霞等
- 起 止 时 间 :2001年1月—2003年6月
- 获 奖 情 况 :200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针对当前我国茶园虫害严重和茶叶农残超标率较高的现状,比较研究了植被丰富的山林中自然状态茶园、精细管理的人工调控茶园和普通的常规生产茶园中天敌一害虫互作关系。发现自然状态茶园6—7月和9—11月叶蝉高峰期间,蜘蛛对有明显的跟随效应,叶蝉虫口下降后,蜘蛛也减少;茶尺蠖重要寄生蜂茶尺蠖绒茧蜂和单白绵绒茧蜂较多,黑剌粉虱的主要寄生蜂剌粉虱黑蜂等较多;粉虱座壳孢和韦伯虫座孢常于梅雨和秋雨时节在红蜡蚧和黑刺粉虱等小型同翅目害虫中形成流行病;自然控制潜能大,勿需防治。从自然状态、人工调控至常规生产茶园,蜘蛛对叶蝉的跟随效应渐弱,优势种天敌昆虫或虫生真菌的种数和个体数显著减少。本项目还系统地研究了我国茶区间作茶园、密植茶园和单行条植茶园等11种类型茶园中昆虫和蜘蛛群落数量、时间和空间格局及其多样性稳定性机制,评价了天敌的控制潜能。研制了粉虱座壳抱等虫生真菌制剂及其大面积地使用技术。
研制了生态调控技术控制害虫,减免化防,即充分发掘茶园生态控制潜能;在虫口始盛期组合使用茶尺蠖NPV、粉虱座壳孢等虫生真菌和化学农药控制主要害虫虫口在防治指标之下;合理间作板栗、李子等经济作物,增大生物多样性而强化对害虫的自然控制。在浙苏皖茶区应用31.2万亩次,建立有机茶基地1个,经济效益为3485多万元。
研制了生态调控技术控制害虫,减免化防,即充分发掘茶园生态控制潜能;在虫口始盛期组合使用茶尺蠖NPV、粉虱座壳孢等虫生真菌和化学农药控制主要害虫虫口在防治指标之下;合理间作板栗、李子等经济作物,增大生物多样性而强化对害虫的自然控制。在浙苏皖茶区应用31.2万亩次,建立有机茶基地1个,经济效益为3485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