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院级奖成果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中育6号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杨兆生,闫素红,许红霞,王俊娟,梁文科,鲍思敬,梁中喜,陈玉忠,赵玉巧,李文广,马玉霞,曹廷杰,高明
  • 起  止  时  间 :1990年4月—2000年9月
  • 获  奖  情  况 :200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该研究针对黄淮麦区小麦品种高而不稳或稳而不高的问题,确定以兼具高产潜力和综合抗性好,产量稳定为选育目标。采用了多亲本聚合杂交。
  杂种后代采用本室创新的改良系谱法(暂名)改选株为选穗,改株行为穗穴、穗行,扩大鉴定圃,提高了选择效果。
该研究育种目标明确,符合生产需要,亲本选配得当,育种程序和方法有较大改进,较好地解决了小麦高产与抗病、抗倒、早熟,矮秆与早熟,高产与稳产等有一定难度的矛盾问题。
  1997—2000)年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组区试、生产试验和全国黄淮北片区试及生产试验,连年增产,5年67点次,平均亩产464.0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5.61%。2000年9月通过了河南省品种审定,2001年8月通过了全国品种审定,定名为中育6号。
  中育6号产量三要素结构协调而稳定,植株较矮,株型紧凑,生长稳健,高产潜力大。抗逆力强,高抗条锈病,其他病害较轻;抗倒伏,耐寒,耐旱,抗干热风,对温光反应迟钝,适播期长,产量稳定。籽粒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适中,适于加工制作大众食品。
  中育6号投放生产后深受河南、山东、安徽、河北等地生产部门和农民的欢迎,特别是河南省北、中部表现更好,累计推广面积已达1413.1万亩,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