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院级奖成果

优质、抗病、丰产甜(辣)椒新品种中椒6号和中椒7号的育成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张宝玺,郭家珍,杨桂梅,田茹燕,冯兰香,徐光,黄三文,堵玫珍,杨军,万永红,徐小利
  • 起  止  时  间 :1986年1月—2001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0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针对生产上缺乏适宜保护地和露地兼用的"微辣型"辣椒及早熟、大果、具有复合抗性的甜椒品种,自20世纪80年代初对国内外引种材料进行了广泛的鉴定和选择,经多代定向选择、纯化,创新和筛选出辣椒自交系79-1和3个甜椒自交系83-58-1、83077-1、83-163-8,并配成一代杂种中椒6号和中椒7号。
  中椒6号是适宜保护地和露地种植的微辣型辣椒品种,抗TMV和CMV等抗病性强。抗逆性强,耐热,日均温情况下,果实正常膨大,在河南、山东等地主要用于麦茬种植,华北、华东地区可用于秋冬保护地种植。丰产性好,多点、多年平均亩产量3246.81公斤,比同类型品种平均增产39.36%,亩增值436.1元。适应性广,已在河南、河北、山东、安徽、云南、广西等20多个省区推广103.1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2.94亿元。抗病性、耐热性、丰产性及果实品质均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
  中椒7号是国内最早育成的适宜保护地栽培大果型、早熟甜椒品种。熟性早,定植后28—30天即可采收。果大,商品率高,采收期平均单果重可达100—120克。丰产性好,多点、多年平均亩产量3074.15公斤,比中椒5号、甜杂6号等平均增产35.27%,亩增值793.15元。1995—2001年在20多个省、区、市推广48.2万亩,社会经济效益2.56亿元。目前在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省占早熟甜椒面积的60%,特别是在河北中部占早熟甜椒的80%—90%。中椒7号为目前唯一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早熟大果型甜椒品种,其品质、商品性、丰产性居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