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草产品生产加工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5-01-28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孙启忠,玉柱,徐春城,韩建国,侯向阳,李志强,张晓庆,陶雅,高凤芹,刘爱萍,徐丽君,李峰,许庆方,赵淑芬
- 起 止 时 间 :2002年1月—2009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项目针对中国草原生态恶化严重,草畜矛盾日益加剧,而长期饲草供应不足、调制加工和利用技术落后等问题,开展了优质适生饲草筛选、饲草优质栽培管理、多样化饲草产品调制加工和饲草产品质量检测与安全评价及高效利用等技术的研究,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较强的技术体系。选育2个牧草新品种,从114个牧草和45个青贮玉米中选出适推牧草28个和玉米品种5个;阐明苜蓿受冻机理和多年生禾草双峰型分蘖特性,采用优化技术使寒旱区苜蓿和驼绒藜及盐碱地混播草地建植成功率达90%以上,“一炮轰”播种技术使青贮玉米+秣食豆混播产量达75—80吨/公顷;明确57种饲草、13种混合组配和48个饲草+添加剂组合的可青贮性和营养成分变化,研发出苜蓿干草调制技术和草颗粒加工工艺;研究苜蓿、羊草及青贮玉米等饲草中有害物质,建立以其为主的饲草质量检测与安全评价技术体系;提出饲草型TMR调制技术和工艺及其应用优化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分别制定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各1个、3个和10个。
目前,成果已在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草、退牧还草及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工程和畜牧业特别是奶牛养殖业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