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冠苹果品种推广及短枝华冠品种的选育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5-01-27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所,临猗县七级果树新技术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过国南,王宇霖,阎振立,张顺妮,李林红,李玉萍,张全军,赵书华,庞国兴,乔宪生,王志强,乔小金,马庆州,赵锁印,王俊
- 起 止 时 间 :1996年1月—2004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0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华冠苹果于1994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1996—199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推广基金课题的资助下在河南、山西进行示范与推广,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超过50万亩,于1999年和2002年分别通过了山西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同时组织华冠苹果开拓国际市场,将示范地果品成功地出口到了欧洲市场,随后通过国外中介在新西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欧盟、南非、智利、日本等九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了品种保护。
在对华冠苹果推广利用的同时,进行了华冠的芽变选种研究,从中又选出了华冠的短枝类型芽变—短枝华冠。2003年通过河南省林木良种审定。
短枝华冠平均单果重235克,圆锥或近圆形;底色绿黄,果面着鲜红色,在条件好的地区可全面着色,果面光滑无锈;果肉淡黄色,肉质致密,脆而多汁,风味酸甜适宜,有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6%,品质上等。果实在普通室温下可贮至翌年4月,肉质仍细脆。与华冠相比,短枝华冠表现树体紧凑、枝条粗壮,便于栽培管理;而且果个比普通华冠大、颜色更鲜艳;品质、成熟期和抗性同华冠。
短枝华冠成熟期较富士早25天左右,正值我国传统的双节期间成熟,填补了我国双节期间无理想品种上市的空档;而且延迟采收不落果,果实贮藏能力超过晚熟品种秦冠和富士,又可补充国庆节后至春节期间的果品市场,并能延迟供应到次年5—6月份,适宜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推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