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红壤质量演变规律与复合调理技术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5-01-27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湖南省祁东县农业局,湖南省祁阳县农业局
- 主要完成人员:徐明岗,王伯仁,李菊梅,曾希柏,赵林萍,高菊生,蒋德元,秦道珠,陈福兴,王水生,申华平,黄佳良,文石林,黄平娜,孙小凤
- 起 止 时 间 :1990年9月—2004年10月
- 获 奖 情 况 :200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在红壤典型地区—湖南省祁阳县进行旱地施肥14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
1.系统阐明了不同施肥下红壤养分的形态转化和化肥促进土壤酸化的特征。长期施用磷肥有利于土壤全磷积累和土壤有效磷的提高,积累的磷以有效性较高的Ca-P、Al-P等形态为主;施用钾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的缓效钾和有效钾。化学氮在土壤难于积累,但能促进土壤硝态氮的形成,单施氮肥的氨挥发损失增高,有机无机肥配合可显著提高肥料氮的利用率,减少氮的损失。长期施用化肥特别是氮肥导致土壤酸化,土壤的pH值14年下降近1个单位。
2.系统观测阐明了长期施肥下红壤生产力的演变规律。有机肥是土壤肥力提高和作物持续高产的基础,它不仅使土壤有机质数量增加,质量改善,而且可有效提高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酶的活性。长期平衡施用NPK不能持续增产,单施任何化肥(特别是氮肥)都导致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衰退。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是最佳的施肥组合。
3.研究提出了实用性强的红壤复合调理技术。开发出两种多功能复合调理剂,具有疏松土壤、改善土壤养分状况、降低土壤酸性和增加土壤保水性等作用,使黄花菜、黄豆、花生、小麦、玉米、柑橘、茶叶等旱土作物增产9.8%—21.6%,平均增加纯收入600—1 650元/hm2。该成果可在南方红壤地区旱地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