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院级奖成果

长江流域粮食生产优势、问题、潜力、对策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
  • 主要完成人员:李应中,陈印军,尹昌斌,李仁宝,崔明,吴晓春,黄小清,徐宏源
  • 起  止  时  间 :1994年—1997年
  • 获  奖  情  况 :199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以我国最大的口粮(稻米)产地——长江干流八省市为重点研究对象,以社会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及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采用动态系统分析与动态模拟方法,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国家需要与地方及农民利益相结合,阐明了长江流域发展粮食生产的大三优势、五个不可代替和七个制约因素,并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建国以来长江流域粮食生产的发展态势、存在问题,以及影响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未来发展前景,提出了全区和几大重点地区粮食持续发展之策略。
  该项研究以长江流域资源环境及粮食生产发展动态分析为重点,一是首次明确提出了长扛流域粮食生产的“双向性”问题,对制订粮食生产发展政策措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二是从经济学角度,首次阐明了长江流域粮食生产呈现三年一周期的增长波动趋势,丰富了传统分析方法,充实了粮食经济理论,对制订正确的粮食价格政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三是首次明确提出了“三省二高”轻型生产技术是解决经济发达地区粮食生产萎缩现象的关键的论点,对扭转经济发达地区粮食生产萎缩现象,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四是系统分析了作物结构的变化态势,提出了“南方水稻面积不可再继续缩减”的警告,明确否定了靠压缩水稻面积发展经作和饲料的作法。同时提出了大力发展冬季高效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五是提出了“转变食物观念,走大粮食发展之路”的新论点。六是提出了加强重点地区粮食商品生产基地建设的战略设想。
  研究成果已被纳入中咨公司上报国家计委的文件,并分别被纳人中国科协、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农学会主编的有关著作之中,并在全国性的三大会议和八大报刊杂志上进行了交流与宣传,对扭转南方及全国粮食生产萎缩徘徊局面起了重大作用。
  该项研究成果不仅对解决长江流域粮食发展有指导意义,而且在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方面对其它地区乃至全国也有启迪作用。其研究水平,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内领先水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