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芝麻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省日照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陕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冯祥运,张秀荣,肖唐华,扬永东,王圣玉,董尚琼,肖昌珍,卢绪芬,赵中宁,程增书,刘毅,伍绵善,徐如强,倪锦华,赵颖华
- 起 止 时 间 :1986年—1998年
- 获 奖 情 况 :199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本项目开展了芝麻种质资源的收集、分类、繁种、主要性状鉴定、优异种质综合评价、种子 超干燥贮藏效应及基因库种子更新优化技术等研究,编写出版了芝麻品种资源目录,建立了芝麻种质资源数据库。
本项目共的技术关键包括:①以地方品种征集、产区采集和国外引进等收集芝麻资源。②以统 一方法进行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鉴定。③以自然诱发和人工接种鉴定抗病性。④以自然渍害和人工模拟渍害鉴定耐渍性。⑤利用不同贮藏时间的同一品种和同一贮藏时间的不同品种研究超干贮藏和更新效应。
本项目共收集芝麻资源4251份,并繁种交国家长期库保存,首次建立了我国芝麻资源基础收集 品;创建了芝麻生态分类方法,明确了各类型特点与分布区域,引进的闭蒴、有限制等珍稀资源填补了国内空白;明确了芝麻资源耐渍、抗病和品质的变异范围,揭示了影响抗性和品质的关键因素,鉴定出各类优异种质317份,其中脂肪、蛋白质、油酸的最高含量均高于国外报道的相应最高值,首次鉴定出稳定“三抗”种质1份;建立了人工模拟渍害鉴定芝麻耐渍性的技术方法和耐湿性状遗传与转育的方法;探明了常温下芝麻种子超干贮藏的含水量及有效保存期;建立了基因库芝麻种子更新的优化技术;编写出版芝麻资源目录2部,建立了2 7项目近12万条重要信息的数据库。本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态分类、耐渍鉴定等方面国际领先。
该成果适于芝麻资源、遗传育种和生产应用。本项目提供亲本和研究材料5202份次,育成新品种(系)31个,累计推广4135.2万亩,获经济效益10亿余元;开展重大研究课题7项,均取得重大进展。成果的取得增强了我国在芝麻科研上的国际地位,并将为我国芝麻育种的突破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