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省部级奖成果

植物免疫诱导蛋白新农药的创制与应用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中保绿农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绿色农华作物科技有限公司,普绿通(北京)生物有限公司,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绿富隆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密云区植保植检站
  • 主要完成人员:邱德文,杨秀芬,陈昶,张云华,郭喜红,刘建华,曾洪梅,郭立华,林梅根,符江华,刘宇,张宁,徐军,董义杰,袁京京
  • 起  止  时  间 :2013年9月—2014年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实施农药零增长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新型免疫诱导蛋白生物农药创制与应用是实现国家农业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增强植物自身免疫能力、提高植物抗性是转变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方式的重要途径。针对植物免疫诱导蛋白产品缺乏,定向发掘和科学评价技术缺乏等问题,本团队历经十多年科技攻关,在蛋白产品创制、筛选与评价技术以及有害生物防控理念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与突破。

  1.挖掘出提高植物抗性的新免疫蛋白,建立了“蛋白-基因-蛋白”的定向筛选新技术,克服了从基因文库反复调取基因片段拼接全长蛋白筛选时的效率低、周期长和非定向等技术瓶颈,活性蛋白筛选效率提高50%以上;创建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创建了激发植物免疫防御反应和植物健康生长的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价技术体系。应用该技术体系,从1007种微生物中获得了9个新型植物免疫诱导蛋白,为创制免疫诱导蛋白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撑。

  2.系统研究了规模化蛋白发酵新技术,建立了分级发酵、提取、后处理和剂型加工新工艺,解决了蛋白产量低、成本高的技术难题,蛋白产量提高4倍以上,生产成本降低了60%;确定了高效保护和稳定蛋白的缓冲系统,有效解决了制剂加工及贮存过程中蛋白不稳定的瓶颈技术,使蛋白制剂的货架期由原来的6个月提高到2年以上;创立了蛋白高效制剂生产新工艺,突破了制约蛋白产业化的技术瓶颈,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自主研发了一条高效低成本的免疫诱导蛋白规模化生产线。

  3.创制了全球第一个抗植物病毒病的微生物蛋白新农药,获得农药临时登记;开创了免疫诱导蛋白生物农药新产业;提出了基于植物免疫诱导机理创制生物农药的新思路,建立了配套技术规程;实现了大规模推广应用,引领了蛋白质生物农药产业发展。

  9年来,在全国28个省市累计推广应用5000万亩次,对农作物病毒病等重要病害的平均防效达65%,减少化学杀菌剂用量20%以上;近3年推广应用3500万亩次,经济效益达54.32亿元,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本成果为京津冀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质量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本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论文101篇,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