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省部级奖成果

家畜养殖数字化关键技术与智能饲喂装备创制与应用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河南南商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农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无锡市富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要完成人员:熊本海,蒋林树,杨亮,曹翠,胡肄农,罗远明,温志芬,高华杰,郑姗姗,曹沛,罗清尧,潘晓花,陈丽
  • 起  止  时  间 :1999年01月—2017年03月
  • 获  奖  情  况 :2018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针对我国家畜饲料营养基础数据的数字化及标准化整理无序、养分需求预测模型不全,设施养殖环境控制混乱,智能设备及家畜标识自主品牌缺乏,导致的家畜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环境控制与设备装备水平低下,畜产品的可追溯水平薄弱等问题,开展了以下4方面的研究。

  1.饲料数据库构建与挖掘。建立了中国饲料原料分类的饲料描述规范及属性数据规范,发展了中国饲料数据库;研究获得了单一饲料原料及部分分类饲料原料的有效养分估测模型300余套,经长期验证模型预测准确度高达93%以上,饲料利用效率提高30%以上。

  2.家畜营养精准调控。构建了主要家畜关键养分营养需求的动态预测模型,建立了华北地区中国荷斯坦奶牛不同胎次、不同泌乳潜力及不同季节下乳产量及乳成分形成规律的机理模型,为家畜营养的动态、精准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3.养殖设备创新研制。集成物联网技术、智能控制及家畜精细管控理论,创制了家畜设施养殖环境感知及智能控制系统,获得了精准饲喂、内嵌模型控制、采食数据自动采集等机电信于一体的主要家畜养殖饲喂设备20余种,形成了智能养殖设备的技术体系。

  4.家畜专用RFID芯片创制。自主设计研发了针对主要家畜养殖和体征监测的专用低频RFID芯片,实现了家畜个体标识和主要生理指标的数字化监测,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标识产品的国产化及畜产品质量的全程可追溯,实现了家畜标识产品的市场国际化。

  本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转让专利4项,授权其他知识产权157项,出版专著21部,发表论文166 篇(含SCI/EI25 篇),获国际ICAR机构检测报告2份,国家NCTC检测报告1份,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证书3份,培养研究生35名。

  本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明显:研发的技术及产品推广应用到全国22个省市、43个国家,应用效果主要包括提高饲料数据利用率30%以上,饲料转化率15%以上,降低畜禽死淘率10%以上,减少养殖单位劳动力需求30%以上,提高畜产品全程可追溯的效率50%以上,截止到2017月3月,产生的经济效益累计达23.255亿元,同时成果在促进资源节约、保护养殖环境及节省劳动力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生态及社会效益。在促进科技进步上,主要体现在突破了国际在电子标识技术及家畜智能产品对我们的技术封锁,并助推了饲料科技数据共享经济的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