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盘育秧毯状秧苗质量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
- 主要完成人员:欧阳由男,陈代波,占小登,王艳丽,秦叶波,赵全志
- 起 止 时 间 :2011年04月—2017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8年浙江省技术发明三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机插秧有利于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和产量。本项目围绕当前水稻机插栽培技术育秧环节中的秧苗素质差、备土及育秧管理难等关键技术问题,针对移栽水稻生产“早生快发” 的实际需求,对水稻机插高密度盘育秧、带土移栽和稀植机插的内在生理特征,以及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秧苗叶片和根系的影响和调控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获得诸多重大突破,包括:1.创新了水稻盘育毯状秧苗理想株型理论及其关键技术指标特征,为解决秧苗瘦弱、根系细长、机插后返青慢等问题,对以“促进秧苗分蘖、优化群体建成” 为核心目标的机插育秧技术研发和实际生产指导提供了理论和方法。2.发明了以萘乙酸钠天然功能替代物复酞核酸为核心成分的水稻秧苗叶面肥,开创了新型毯状秧苗质量的调控技术。3 发明了以腐殖酸碳肥、生物有机质和全价全量营养为核心的复合型水稻毯状秧苗无土育秧新基质。4.开发了以控温控湿为核心的毯状秧苗质量管理的农艺控制技术及其物化产品。本项技术发明成果共获得国际发明专利(PCT,日本证书)1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和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篇,其中SCI收录2篇4项发明专利分别于2012年和2016年转化2家企业,第一完成单位直接收益分别为100万和10万,合计110万。转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278万元,利润256.95万元。2015-2017年期间,本项发明在浙江省、安徽省和河南省等地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累计应用面积1622.6万亩、增收稻谷11.97亿公斤,新增稻谷产值34.63亿元。本项技术发明在水稻盘育毯状秧苗质量控制技术理论和物化产品研发上均居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