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省部级奖成果

麝鼠良种繁育及香料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赵伟刚,陈玉山,赵家平,张宇,刁云飞,王丽虹,常彤,庄宝策
  • 起  止  时  间 :2006年1月—2015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8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1.根据麝鼠繁殖和营居生物学特性,创建了全封闭、水封洞立体仿生窝室,使其产仔率由60%提高到92.21%,年成活率达10.42只和年产仔达2.1胎的较高水平。越冬期麝鼠成活率95%。总结出了麝鼠疾病防治综合技术,建立了诊断标准和防治技术。

  2.针对当前麝鼠育种基础和现状,应用现代动物遗传育种理论,建立了麝鼠良种繁育体系,通过良种选育,筛选出麝鼠个体大(雄体1.0公斤,雌体0.8公斤),标准毛色(棕褐色),取香量3.0克/只.年优良个体,用优良个体进行扩繁,使麝鼠种用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3.系统研究了麝鼠繁殖期、育成期、越冬准备期和越冬期的营养需要量、日粮配方及饲喂标准。通过营养试验、消化试验和代谢试验获得了繁殖期 精料混合料的CP水平为17%、GE浓度为4200千卡/千克、育成期CP水平为13.76%、越冬准备期和越冬期分别为13.28%和11.71%的适宜营养水平。

  4.从麝鼠香腺囊的组织解剖结构、光镜组织结构、电镜组织结构方面深入探讨麝鼠泌香组织学基础,观察了麝鼠香腺囊的组织结构,揭示出香腺囊由腺细胞、支持细胞和排香管组成,呈顶浆分泌方式泌香,在此基础上对麝鼠香腺细胞进行接种和培养,传代培养液中收集到麝鼠香脂滴,对其采用薄层层析和气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呈现出了天然动物香料的主要特征。表明通过体外分离培养麝鼠香囊腺细胞,进而用细胞工程方法大量生产人工麝鼠香成为可能。5.对麝鼠香进行提纯加工,使其具有典型动物氲氤香气、气息清灵、留香持久、头香稍带酯类的果香的麝鼠香香料,产品为浅黄色油状液体,改变了原香易变质、不稳定和香气不足不能直接作为动物香料应用的状况。修订了麝鼠香地方标准,规范了麝鼠香质量。6.药理试验表明麝鼠香具有抗炎、耐缺氧、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血氧的利用、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增加冠脉血流量以及抗衰老、抗凝血和溶栓等多种活性。毒理试验表明麝鼠香无任何毒付作用及不良反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