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密高产广适玉米品种中单 909 的选育与应用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黄长玲,刘志芳,吴宇锦,王红武,田志国,马兴林,王克如,宋振伟,董志强,李维涛,李树强,李从锋,王振乾,余道庆,郭长书,马杭江,于晓芳,李杰文,胡小娇,李坤
- 起 止 时 间 :2002年10月—2014年11月
- 获 奖 情 况 :2017年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一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选育出耐密性突出、抗倒伏能力强、结实性好等综合性状优良的自交系 HD568。 2002 年冬将国外耐密抗倒种质的优良特性导入昌 7-2,采用低世代高密度选系技术,经过回交、自交,南繁北育 8 代,选育出耐密性突出、抗倒伏能力强、结实性好等综合性状优良的自交系 HD568,于 2014 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以中单 909 的两个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进行的不同密度下玉米穗部性状的 QTL 分析研究中,其中 4 个 QTL 的优良等位基因来自父本(HD568)。
育成了耐密高产广适的玉米杂交种中单 909。以 HD568 为父本,育成了中单 909。该品种: 1)耐密抗倒伏能力强。在 2010 年国家生产试验中,倒伏倒折率之和为 1.5%,小于郑单 958( 3.9%); 2012 年在河南省多点密度梯度试验中, 5750 和 6250 株/亩密度下,倒伏倒折率分别为 0.42%和 1.55%,均低于郑单 958、郑单 528、伟科 702; 2)丰产稳产性好、产量潜力高、收获指数高。比其它主栽品种群体生产力高、干物质积累多、平均生长速率快、收获指数高( 0.51-0.58); 2009-2010 年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试,两年平均亩产 630.5kg,比对照郑单 958增产 5.1%;在 2014 年高产潜力研究中,最高单产达到 1376kg/亩; 3)生态适应性广。适宜在黄淮海夏播区、东北春播区和西北部分地区种植,综合抗性好。 4)籽粒品质好、容重高。籽粒容重 794g/L,超过国家一级标准;粗蛋白含量 10.32%,粗脂肪含量 3.46%,粗淀粉含量 74.02%,赖氨酸含量 0.29%。
创新集成了中单 909 区域配套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和模式,实现了小面积高产突破与大面积丰产增效。研究中单 909 高产潜力,研发合理增密、深松改土、化控防衰等关键技术,创新不同区域良种良法配套技术,集成了适用于不同区域的配套高产高效生产模式 3 套。 2010 年至2015 年有 38 个点次单产超过 1000kg/亩;应用黄淮海区域直播密植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后,亩产提高 5%-13%,实现了大面积高产高效,平均每亩增产粮食 66kg,增加收入 146 元。集成控水控肥、分期揭膜、断根处理等技术方法,制定了《中单 909 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和《中单 909 玉米亲本自交系繁育技术规程》,制种产量亩增加 32.5kg,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建立科企合作新机制,完善合作推广模式,加速了中单 909 的品种转化。品种权人协同5 家公司成立“品种生产经营管理办公室”,以契约形式制定奖惩分明的管理办法,协调监督维
护生产及市场秩序,在品种审定当年示范点已达 3000 个,召开品种现场会 1000 多场,现场观摩超过 5 万人次,加快了成果的转化。该成果获植物新品种权 2 项,发表论文 22 篇,中单 909 获 2013 年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和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 2012-2016 年中单 909 连续 5 年被农业部推荐为国家农作物主导品种,累计应用面积达到 2957.6 万亩( 2016 年推广 1026 万亩),累计增产粮食 8.61 亿 kg, 5年内新增社会效益 12.0 亿元,预计 2017 年可产生新的效益为 4.2 亿元,合计 6 年为 16.2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