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省部级奖成果

旱作农业创新团队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梅旭荣,郝卫平,刘恩科,景蕊莲,严昌荣,李玉中,张燕卿,王庆锁,龚道枝,何文清,刘勤,钟秀丽,毛新国,顾峰雪,孙东宝,毛丽丽,郭瑞,李昊儒,刘琪,王耀生
  • 起  止  时  间 :1986年-至今
  • 获  奖  情  况 :2017年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
  • 内  容  提  要 :
  

  “旱作农业创新团队”围绕旱作农业发展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牵头组织旱作农业科研大协作,连续主持了“七五”至“十二五”期间的国家科技攻关/支撑、863、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主体计划项目(课题)。三十年来,两代科技人员发扬“求是、创新、专注、合作”的精神,立足田间地头,解决了一系列旱作农业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点,在“降水转化规律与高效利用机理”研究方面,探明了旱作区农田降水转化定量关系和农田水分平衡规律,揭示了土壤储水供水特性、作物水分适应性、水碳氮关系等对提高降水利用的作用机理,发掘和克隆了作物抗旱节水的优异基因,揭示了作物抗旱节水的遗传和生理调控机制,完善了稳定性同位素蒸发蒸腾区分方法,创立了小麦抗旱节水鉴定评价技术体系,丰富了生物性节水理论和方法,为关键技术突破、技术体系与模式创建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旱作农业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方面,突破了旱作农业“集、蓄、保、提”关键技术,创造性地研制出春玉米秋覆盖和秸秆还田秋施肥、春玉米机械化集雨保墒、适雨型立体栽培等核心技术,创制了绿色环保抗旱种衣剂、配方施肥机、可降解地膜等产品。在“旱作农业区域综合发展模式”研究方面,系统集成了与降水特点相吻合“稳粮-增效-循环”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模式和技术体系,并进行了规模化应用,平均降水利用率由 57%提高到68%,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由 0.67kg/mm•亩提高到 1.35kg/mm•亩,使我国旱作农业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