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特种动物基因库建设与高效利用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大连名威貂业有限公司,四平市种鹿场有限公司
- 主要完成人员:杨福合,邢秀梅,高秀华,吴琼,张志明,杨颖,李一清,巴恒星,宋兴超,涂剑锋,刘汇涛,李洋,刘宗岳,王雷,杨童奥
- 起 止 时 间 :1990年-2016年
- 获 奖 情 况 :2017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本项目针对我国特种动物种质资源家底不清、保存和评价不规范,许多珍稀动物资源由于栖息地受到破坏及滥捕滥猎而处于濒危状态,种质资源共享和原始创新利用率低等问题,系统开展了特种动物种质资源挖掘、保护及高效利用研究。揭示了我国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的分布规律,建立了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系统评价、有效利用等综合技术体系,为特种动物遗传资源保存、新品种培育,特养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创新与技术支撑。
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特种动物基因库,首次对我国特种动物遗传资源进行系统的整理,整合了我国农业、林业、教学科研3大领域特种动物种质资源,涵盖鹿类动物、毛皮动物、特禽及其它类动物共509个品种(类型),抢救性保护与安全保存22种野生资源,保存量占国内同类资源的75%。首次开发出一套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网络数据库及信息检索系统,实现了全方位信息数据与活体资源的共享。
首次制定了特种动物遗传资源整理整合、鉴定评价、安全保存、共享服务等技术规程(规范)66个,包括1个共性描述规范、29个个性描述规范,29种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的描述标准、2项鹿类动物种质资源活体异地保存技术规范、5项特种动物资源收集技术规程等。对初步筛选的48个特种动物品种(类型)优异基因进行评价和主要经济性状相关候选基因挖掘研究,突破了资源利用率低的技术瓶颈。
采用二代和三代测序结合策略,完成了中国梅花鹿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共测序244.6G 数据,得到clean 数据242.9G,覆盖基因组93X。通过kem r分析,估计梅花鹿基因组大小2.6G,对梅花鹿基因组雄鹿进行二代测序,共测序149.9G 数据,得到clean数据142.0G ,覆盖基因组55X,筛选得到梅花鹿Y染色体的序列信息。基因组共注释21079个基因,完整度94%,使我国梅花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基因组测序的鹿种。
创建了茸鹿、毛皮动物多基因聚合育种技术体系,培育出四平梅花鹿、清原马鹿、明华黑色水貂、名威银蓝水貂等性能突出的新品种4个,利用保存的遗传资源培育特种动物新品种(配套系)12个。新品种市场占有量约占国内养殖总量的50% -80%,改变了我国特种动物“无良种”局面,推动特种动物饲养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