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省部级奖成果

水貂新型饲料添加剂开发与高效养殖技术应用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王凯英,张铁涛,张海华,李光玉,鲍坤,常忠娟,杨雅涵,孙伟丽
  • 起  止  时  间 :2011年09月—2013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7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针对我国水貂养殖业存在的幼貂断奶腹泻严重、营养消化率低、粪尿污染严重、阿留申等疾病高发、生长缓慢,养殖福利水平低等影响我国水貂健康、高效发展的问题,项目组开展了酸化剂对水貂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生长发育、环境氮、磷排放量影响及酸化剂与植酸酶协同作用研究,研制成功促生长、低污染水貂饲料添加剂;完成了铜、锌等微量元素对水貂皮张质量影响研究,研制出促进水貂生长发育的专用预混合饲料;初步建立了水貂常用饲料原料关键营养要素数据库,并对以黄粉虫为代表的昆虫类新饲料资源进行了评估,促进了饲料的合理利用;建立了便于基层养殖场应用的水貂阿留申病毒快速、准确检测方法,显著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开展了养殖设备和装置研究,显著提高了水貂养殖福利及工作效率。

  研究成果形成了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技术,共发表研究论文11篇,SCI收录3篇,专利7项(4项获授权),资助出版水貂等毛皮动物养殖专业技术书籍2部,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经技术对比和专家评审,一致认为成果在水貂饲料酸化剂研究、铜、锌互作对水貂的生理作用及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检测AMDV方法创新明显,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经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山东等省区16个示范场、240个养殖户示范推广,应用本成果技术可降低幼貂断奶腹泻率约25%,提高水貂营养平均吸收率14%,磷等养殖污染物环境排放降低25%,优质皮率综合提高15%。累计推广规模达260余万只,累计新增效益0.8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项成果对我省及全国水貂养殖业健康发展,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满足市场需求,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产生了重要作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