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省部级奖成果

吉林白貉品种培育、良繁体系建立及推广应用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农业大学,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吉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
  • 主要完成人员:赵家平,徐超,曹新燕,苏伟林,肖永军,华树芳,吴艳玲,张林波,贾赟,许保增,赵伟刚,王海军,张秀丽
  • 起  止  时  间 :1990年1月—2016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7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本项目针对我国养貉业存在新品种选育滞后、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能力不强方面存在的问题,系统开展了貉白色突变性状收集、遗传方式确定及吉林白貉新品种培育、吉林白貉进一步选育提高和种源基地建设、白色性状形成机制、吉林白貉高效繁殖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我国貉品种培育和行业发展提供支撑。

  明确了貉白色突变性状的遗传方式相对于野生型色型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纯合致死。总结出了繁殖白貉的最佳选配方式,为中国养貉业培育了一个新的色型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彩貉品种--吉林白貉。

  针对培育初期吉林白貉视力较差、应激反应敏感等缺点,开展品种进一步选育,选择黑眼白貉遗传资源在吉林市左家镇和河北昌黎建立种源基地2个,组建育种核心群1个,群体规模2000只,在左家镇建设人工授精示范站。

  根据貉子精子特性和生物学特点,以保存的精子活率、生存指数、顶体完整率、畸形率等重要客观指标为依据,研制了1种貉专用精液稀释液,50%存活时间58.72h,总存活时间110h。

  针对貉单纯按摩法采精成功率低的问题研究了一种貉采精架,通过模拟自然交配时母貉形态、气味,使公貉在爬跨后在充分放松、舒适的正常交配姿势下进行人工采精,种公貉采精成功率81%,并获得质量优良的精液,同时拆下模拟台架后可用作貉人工授精输精保定架。

  总结完善吉林白貉人工授精全套方案,定义了常用概念,具体规定了采精输精室建设、人工授精设备、采精前准备、采精方法、精液品质检查、精液处理、母貉发情鉴定、输精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方法,制订了吉林省地方标准-《貉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白貉白色性状形成机制研究实验发现白貉皮肤基底无黑色素,白貉的毛囊几乎不含有黑色素,白貉毛干存在少量黑色素,阐明吉林白貉白色性状形成是由于MC1R和TYR的表达减少导致黑色素的合成受到严重抑制导致的。

  为行业提供了第二个品种和唯一的彩貉品种,目前已在吉林、河北、山东等毛皮动物主产区全面推广应用,约占貉养殖量的四分之一,不完全统计,推广以来全国取皮1087万张以上,推广应用创造直接经济价值达8.89亿元以上。该成果在貉品种培育、白化性状形成机理和良繁体系建设方面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促进了养貉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