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省部级奖成果

华北平原集约化种植区氮素面源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 主要完成人员:张克强,王风,李彦,张国印,肖 强,李博文,杜会英,刘文菊,沈仕洲,张英鹏,李 鹏,茹淑华,杨志新,刘建斌,赵同科
  • 起  止  时  间 :2006年1月—2016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7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甚至已经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污染来源。农业面源污染发生途径和防治技术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征,受到气候水文、地貌土壤、耕作栽培等影响,决定了不能够照搬国外或其他区域已有的经验。本项目针对华北农田面源污染发生途径不清与预测评估手段缺乏、环境安全的施氮量阈值空白与技术物化程度不够、养殖肥水农用关键参数和技术规程缺失等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获得以下主要成果:(1)系统地阐明华北平原小麦-玉米和设施蔬菜施氮量与土壤氮素残留、土壤氮素淋失之间的关系,提出适宜施氮量。建立了华北平原集约化种植区冬小麦-夏玉米、设施蔬菜面源污染发生量与土壤指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条简单直接、快速准确的农田面源污染预测评估方法。(2)优化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施氮量,建立基于作物高产和环境安全的合理施肥和分区限量阈值。基于自主研制的新型专用肥料,系统集成了华北平原集约化设施蔬菜安全高效施肥和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模式。(3)建立了华北平原规模化养殖肥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和设施菜地安全利用技术,形成了保证作物产量品质的养殖肥水农田环境安全利用关键技术。

  研发设施和露地蔬菜氮素面源污染防控、冬小麦-夏玉米氮素面源污染防控,养殖肥水蔬菜和大田安全利用等3大技术体系,研制新型肥料产品4个,创新氮素面源污染预测评估方法2套,制定并实施面源污染防控技术规程5项,发表学术论文45篇,申请专利13项,其中授权9项,获得软件著作权4项。整体水平达国际先进。累计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集约化种植区推广274万亩,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累计推广4.3万亩,在20个规模化养殖场集成示范肥水农田安全利用技术,累计节支增收约24400万元。项目成果为我国华北平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全国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经验和技术积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