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20-06-18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所;北京市畜牧总站;北京精准动物营养研究中心;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嘉立荷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银香伟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大兴区动物疾病控制中心
- 主要完成人员:刁其玉、屠焰、张乃锋、王银香、刘连超、齐志国、郭刚、张卫兵、马文强、司丙文、王天坤、梁建光、王艳、温富勇、孙友德、李杰、陈琛、袁思堃、王建华、孟庆更、 刘杰、李鹏、隗海军、霍文界、崔鹏
- 起 止 时 间 :2006年1月—2015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6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成果奖一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项目研究并集成了液体转为固体饲料的平稳过渡技术、微生态制剂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发育技术、后备牛日粮设计与配制技术、后备牛生长检测技术,提出营养素、精粗比及其赖:蛋氨酸适宜水平与比例,研发犊牛专用代乳品、开食料、预混料,建立不同适用范围的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并开展推广应用。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技术、组织措施上,采用饲养、物质代谢和屠宰试验结合分子营养、生物学的技术手段,从后备牛入手培育优秀泌乳牛。以“三位一体”模式进行推广,即国家级创新团队理论探索和技术创新,公益性推广机构与平台技术孵化和示范,大型企业应用与推广,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推广体系。
项目取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实现犊牛健康成长,成活率95%以上,青年牛13月龄体重400kg、体高130cm,适时配种,受胎率80%以上,产奶量头胎和二三胎分别提高1.07、2.37吨。技术方案被60%以上规模化牛场接受,直接效益29.5亿元,间接效益10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