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特定病原体鸭培育与应用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20-06-18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曲连东、韩凌霞、郭东春、刘家森、姜骞、张伟、于海波
- 起 止 时 间 :曲连东、韩凌霞、郭东春、刘家森、姜骞、张伟、于海波
- 获 奖 情 况 :2016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无特定病原体(SPF)鸭是指经过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鸭,是生命科学研究、生物制品生产的重要实验材料和原材料。我国是养殖大国,水禽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7.5%,但养殖效率较低,主要原因是疫病严重危害我国水禽健康,其关键是没有无特定病原体鸭,致使水禽疫病防控研究相对滞后。无特定病原体鸭及相关产品可提升鸭病研究水平和疫苗质量,解决疫病防控的瓶颈问题。鸭是禽流感病毒重要的储存宿主,具有公共卫生意义,无特定病原体鸭已成为畜禽养殖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支撑。本项目以绍兴麻鸭为基础群,采用封闭饲育、钴60辐照射饲料、饮用酸化水等措施,阻断外界病原体的再感染;通过灭活苗免疫、抗生素治疗和疫病监测,净化了主要病原体,成功培育了无特定病原体鸭核心群。建立了微生物学质量监测技术,制定了微生物学监测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并颁布实施。建立了遗传学生化位点和微卫星位点监测技术,对鸭群B品系和Q品系进行了遗传学监测,符合鸭封闭群遗传特征。建立了禽流感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鸭疫里氏杆菌等病原感染模型,表明对主要鸭病易感。查新报告、项目验收结论及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分析,系首次国内成功了培育无特定病原体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