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生理营养和育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京精准动物营养研究中心;北京市畜牧总站
- 主要完成人员:刁其玉、张乃锋、屠 焰、姜成钢、马 涛、杨宇泽、张卫兵、杜红芳、司丙文、韩 勇、云 鹏、于民、吴子林、崔 凯、薛树媛
- 起 止 时 间 :2002年1月—2015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我国养羊业正处于重要战略转型期,饲养品
种以肉用羊为主,饲养方式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羊肉生产以
羔羊肉为主。但羔羊育肥存在周期长、育肥效果差、效益低
等突出问题。针对羔羊胃肠道健康调控技术、营养需求参数
及集约化饲养技术缺乏等技术瓶颈问题。研究团队经历十余
年的探索研究与示范应用,建立了羔羊早期断奶和育肥关键
技术并进行了产业化示范,主要取得了以下技术创新:
1. 揭示了羔羊胃肠道及肝脏发育特点及调控机制。证实了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是羔羊瘤胃微生物优势菌群,建立了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预测模型;发现了早期断母乳促进羔羊瘤胃微观形态发育和瘤胃微生物菌群多样性;采用基因芯片和RNA-seq技术发现人工饲养羔羊肠道差异表达蛋白389个、肝脏差异表达基因60个,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羔羊消化系统脂类和氨基酸代谢异常是造成羔羊断奶应激重要原因。
2. 建立了羔羊代乳品植物营养素应用技术和胃肠道健康调控技术。明确了断奶羔羊日粮蛋白质、消化能、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模式,建立了植物营养素替代乳制品的日粮配制关键技术;创制了羔羊代乳品、复合微生物制剂、复合纤维降解酶及酸度调节剂等胃肠道健康调控关键技术产品。
3. 创新了羔羊人工饲养和快速育肥技术模式。制定了羔羊代乳品和舍饲肉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发明了羔羊自动哺乳器等配套设施;农区羔羊断母乳日龄缩短到10-20天,断奶至3月龄日增重提高18%,达到210g,母羊繁殖效率提高30%;牧区羔羊断奶时间缩短至3-5周龄,直线育肥至5月龄达出栏体重(40kg以上),提高了母羊发情率,为1年2产或2年3产奠定基础。
本项目共获授权专利14件,软件著作权8项,在GenBank注册益生菌基因序列5个,行业标准2项,主编养羊著作6部,发表论文70余篇。农业部成果评价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早期断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率先获得羔羊代乳品国家发明专利,并建立了产业化生产线和产品品牌,在全国20多个省市数千家养殖场应用,市场占有率50%以上。近3年累计推广代乳品和预混合饲料7800余吨,新增利润1396.2万元,新增税收209.4万元,产生社会效益22亿元以上。